短篇小说《杨树下的约定》

 


有声版:https://youtu.be/JPi4Sezvgns?feature=shared

1986年的河南商丘,夏日的蝉鸣在田野间此起彼伏。村头的白杨树下,两位手握锄头的少年并肩而立,汗水顺着他们的额头滑落。哥哥志强,十九岁,皮肤黝黑,眼神里透着不服输的倔强;弟弟志远,十七岁,瘦削的脸上有一股斯文的书生气。

弟弟,你真要去北京上大学?志强手扶着锄头问,语气里带着羡慕和一丝不舍。

志远停下手里的活,抬头望向远方的地平线,说:嗯,北大,全国最好的大学,这是我的目标。说不定,我北大毕业后还能出国留学呢!我得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国外深造,然后回来报效祖国。

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有啥好的?志强不屑地问。

志远突然显得兴致勃勃,说:外面的世界跟咱们这儿可不一样!我听说,在美国,墓地上会竖着十字架。

志强挠挠头问:十字架是啥意思?

志远回答说:十字架代表耶稣,就是咱村里王叔信的基督教。

志强摇摇头说:我可不信基督教,我要去当兵,保家卫国。志强一边说,一边抬起双臂,食指对准弟弟的头,比划了一个开枪的动作,说:当兵多威风,保家卫国,还能开枪打靶!啪!志强假装了冲着志远开了一枪。志远哈哈大笑。

行,你去当兵保家卫国,我去搞科研报效祖国,咱们一起努力啊。志远把目光从哥哥身上转向村头的那棵白杨树,这棵树,咱们小时候爬过多少回?将来不管我们去哪儿,一定要经常回老家看看。

好!一言为定!志强伸出手,和弟弟击掌为誓。夕阳西下,杨树的影子拉得很长。


1987年,志远考上了北京大学。全村的人羡慕不已。他背着简单的行囊,告别了父母。哥哥开着三轮车把志远送到城里的火车站。志远过了检票口。志强挥了挥手,喊了一声: 记得常给家里写信!

几个月后,志远已经适应了大学校园的生活,志强也如愿以偿地报名参军,并被录用。他穿上了军装,被分配到北京军区的一个部队。志强每天刻苦训练,枪法精准,很快成了连队的尖子兵。他给志远写信,字里行间满是骄傲:老弟,我现在是射击能手,百发百中!真想让你来看我打靶!

志远读到这封信,想起了两年前,在老家的田地里,哥哥用手指对着他比划开枪的动作时帅气的样子。志远回信,写道:哥,大学里可热闹了,同学们都在讨论国家大事,民主、自由、改革……你那儿怎么样?志强读着信,觉得这些词语距离自己很遥远。

 

1989年春,北京的空气中弥漫着躁动与不安。学潮席卷全国,大学生们走上街头,高喊着民主自由的口号。志远站在北大校园里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号召同学们为国家的未来发声。他的眼神炽热,仿佛要用青春点燃整个时代。志远成了学生领袖,带领同学们徒步走向天安门。

与此同时,志强的部队接到命令,进入高度戒备状态。连长拍着他的肩膀说:志强,保家卫国的时候到了。你枪法好,这次执行任务不要让领导失望!志强挺直了腰板,庄严地敬了个礼,回答:保证完成任务!

63日晚,志强的部队被紧急调往北京市中心。军车在夜色中疾驰,志强握着步枪。他不知道具体任务是什么,只知道要保家卫国,而“保家卫国”的方式就是服从命令。他突然想起弟弟写给他的信,隐约觉得不安,但军人的天职让他压下了所有疑问。


64日凌晨,长安街的灯光昏暗,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恐惧的气息。一些大学生并排着站在一起,手举标语,声音嘶哑地喊着口号。汗水和泪水混在一起,湿润了他们疲惫的脸庞。

志强的部队接到命令:清场!志强站在装甲车旁,端起步枪,瞄准远处的人群。

他看到人群中有一个人高举双臂,挥舞着拳头。志强听不清这个人喊什么,只是隐隐觉得他的身影似曾相识。

连长的命令传到耳边:开枪!他没有时间思考,只是聚精会神地完成任务。志强扣动了扳机,子弹划破夜空。

远处的人群中,那个高举双臂的人胸口中弹,扑倒在地。他的身体在地上蠕动了几下就再也没有了动静。鲜血染红了他蓝色的衬衣。

在一阵骚乱和射击之后,志强的连队被召回一辆军车。军车迅速驶过长安街。军车路过志强射击的地方时,志强从车里向外望去,看见那个被他用子弹打中的人还躺在马路边上,他看不清那个人的脸,只看到他身穿蓝色衬衣,胸前的衣服已经被鲜血染红。


任务结束后,志强回到部队,胸前挂上了表扬的勋章。他觉得自己完成了重要任务,满心得意。几天后,他接到父母的电话,母亲的哭声从听筒里传来,刺痛了他的心。

志强,你弟弟……你弟弟死了!他在长安街被军队开枪打死了!母亲泣不成声。

志强愣住了,手中的听筒差点滑落。他颤抖着问:妈,弟弟……他什么时候,在哪儿?

父亲接过电话,声音低沉地说:“64号凌晨,长安街……他参加游行,被子弹打中了胸口。他死的时候还穿着你妈给他做的那件蓝色衬衣。

志强的心像被刀刺痛。他回忆起那天在长安街,自己扣动扳机的瞬间,子弹飞向的人群。那一夜在天安门附近的记忆突然重现在脑海。那个被他的子弹击中的人,那张模糊而熟悉的脸庞,那个高举双臂的姿态,那件被鲜血染红的蓝色衬衣……原来是弟弟。弟弟竟然死在了哥哥的枪下。

那一夜,志强身体蜷曲在营房的角落,双手抱头,痛不欲生地哭泣。他想起小时候,弟弟跟着他爬杨树,他给弟弟讲故事;想起,在田地里,他用手指着弟弟比划开枪的动作。他的哭声划破营房的夜空。


志强主动申请退伍。他离开了部队,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回到了老家。

他来到村头的白杨树下。树还是那棵树,却再也看不见弟弟的身影。他坐在树下,回忆着小时候的点点滴滴,泪水模糊了双眼。不远处,王叔家的院子里传来悠扬的歌声。王叔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几家基督徒里对信仰最热心的一位,他经常在家里举办敬拜和祷告聚会。

愿主赐你平安,愿主赐你平安……” 赞美诗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像是来自天堂的声音在呼唤志强。志强走进王叔家的院子,站在屋门口,听到王叔正在读圣经:当下耶稣说,父阿,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

志强走进屋子,情不自禁地跪在地上,泣不成声。

我杀了我的弟弟,我该怎么办?志强用颤抖的声音抽泣。

王叔屈身扶住志强的肩膀,轻声说:孩子,耶稣基督可以赦免你一切的罪。把你的重担交托给祂吧。

 

村头的白杨树枝叶依旧茂盛,风吹过时,沙沙作响。夕阳西下,杨树的影子拉得很长。志强把一个木制十字架插在了杨树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