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圣经看待『全球化』(圣经世界观2023)

 




大纲:

起初的创造:上帝的全球化蓝图

人类的堕落:人类的反全球工程

基督的救赎:基督的全球性计划

末日的更新:全球性的终极更新

当下的处境:双城记的属灵争战

 

今天我们谈《依据圣经看待全球化》。请不要认为全球化只是达沃斯经济论坛上的社会精英和各国元首需要关心的事情,全球化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关心的事情。因为全球化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我们这些平时不太关心全球化的普通老百姓,一方面享受了全球化带来的便利和好处,同时也承受全球化造成的冲击和伤害。有的人从在全球化浪潮中乘风破浪,捞取一桶又一桶金,有些人则被全球化浪潮淹没,成了被碾压在历史车轮下的人。作为基督徒,更应该关心的问题是全球化与上帝的国度有什么关系?我们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被时代的洪流淹没,反而坚忍地在通往天国的窄路上,清醒地为上帝而活。这就需要我们从上帝启示的圣经真理来看待全球化,并认识我们当下的处境。

起初的创造:上帝的全球化蓝图

今天当人们在谈“全球化”这个概念的时候,其实是在创世记11章记载的巴别塔事件之后的历史背景下谈的“全球化”。但是,我们如果要明白全球化的属灵本质,我们需要回到巴别塔事件之前,从创世记第一章和第二章记载的上帝创造来认识上帝起初的心意。

在上帝起初的创造中,上帝有一个全球化的设计。首先,这个地球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不仅创造了大自然,以及其中的动植物,上帝还按照他的形象样式创造了人,并让人管理地球上的其他受造之物。

我们来看创世记127-28节。“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

请注意,依据上帝起初的设计,人类应该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很显然,上帝的旨意不是让亚当和夏娃两个人在伊甸园里开一个夫妻店,而是让他们生养众多,并且分散遍布地球的各个地方,共同治理这个地球。这是一个全球化的使命。

如果人类没有堕落,人类分散在世界各地治理这地的工作本来可以彰显上帝的荣耀,因为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造。所以,上帝起初的创造规划了一个以神为本的全球化蓝图。这个全球化蓝图中有两个重要因素不可忽略。第一,人类要分散在全球。第二,人类应该彰显上帝的荣耀。

在这里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上帝是无所不知的,上帝知道人类会犯罪,上帝知道亚当和他的后代不能成功完成他在创世之初设计的这个全球化的蓝图。所以,上帝在万古以前就预备了借着圣子耶稣基督来实现的救恩计划,并借着基督的救赎之工实现一个完美的国度,这是父神起初就有的救赎计划。所以,耶稣基督的救赎计划不是父神发现他给亚当设计的A计划失败了以后,为了弥补遗憾而临时设计出一个B计划。不,事实上在上帝起初的计划中,基督借着救赎之工实现的完美国度,这就是父神终极的旨意。关于基督的救赎计划,我们稍后再谈。我们先来谈人类的堕落。

人类的堕落:人类的反全球工程

创世记第三章记载了始祖的堕落,以及始祖犯罪导致的后果。罗马书 - 5 章 第 12 节说,“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 罗马书 - 3 章 第 23 节也说,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

上帝在起初创造人的时候,颁布的命令是让人类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用全球性的治理之工来彰显上帝的荣耀。但是,当人类堕落之后,人类不能在彰显上帝的荣耀,反而是亏缺了上帝的荣耀,这不仅是每一个人个体生命的特征,也是人类社会的集体性的特征。这种集体的堕落突出体现在创世记11章记载的巴别塔事件中。

(创世记11:1-41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2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3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作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4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随着亚当的后代一代一代繁衍,人类需要经历迁移的过程才能遍布全球。这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这个全球化的过程是前巴别塔时代的全球化的过程,跟我们今天通常说的全球化,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巴别塔事件之前的全球化是,人类遍满地面的分散的过程。这种全球化重要体现为人口的流动,人类在地理空间的分布上从点到面,遍布全球。这种人口流动的趋势符合上帝起初的设计。我们可以说,这是“前巴别塔”时代的全球化。

但是,“前巴别塔”时代的全球化进程突然停止了。创世记112节说,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前巴别塔”时代的人口流动从有点到面对分散趋势,突然变成了由面到点的聚集模式。人们聚集在士拿平原,住在这里,不想在分散了。不仅聚集在这里,还想要在这里建立一座城和一座塔,而且这座塔的事工蓝图,是塔顶通天。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要传扬我们人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这项工程的目的不是彰显上帝的荣耀,而是彰显人的荣耀。我们从人们使用的建筑材料就可以看出这种动机。第3节说:来吧,我们要作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人们用砖取代石头,用石漆取代灰泥。石头和灰泥是上帝直接创造的物质材料。而砖和石漆是人用技术加工出来的材料。人类故意不要使用上帝直接创造的原材料,而是用人类借着技术生产的材料取而代之,就是为了彰显人类的智慧、彰显人类的荣耀。这种做法是因为他们的动机就是要用人的荣耀取代上帝的荣耀。

当然我不是说,今天人们不可以使用砖头等人类的技术制造的工程材料进行建筑工程,也不是说人类使用科技产品就一定是要用人的荣耀取代上帝的荣耀。基督徒可以使用科学技术制造的材料完成某项工程来彰显上帝的荣耀,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进行材料的加工制作所使用的初始材料也是上帝的创造,我们进行材料加工的技术也是依赖于上帝赐给人的理性和智慧,当我们凭着对上帝的信心,并用荣耀上帝的目的去制造新型材料,并使用新型材料,我们可以开展蒙神喜悦的工作,也可以彰显上帝的荣耀。

但是,当人们的工作不是基于对上帝的信心,也不以上帝的荣耀为目标, 人们总是难以避免地用人的荣耀取代上帝的荣耀。巴别塔工程的人们是这样,今天人类也是如此。所以,当人们把上帝从他们的世界观的中心位置抹去,他们在回顾人类文明史的时候,总是会情不自禁地称赞人类的智慧。人类从蛮荒时代发展到当今的高科技时代,体现了人类的智慧,甚至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这是巴别塔精神的体现。

巴别塔精神的核心诉求是用人的荣耀取代上帝的荣耀。巴别塔工程的另一个目的是,建立以人为本的国度,抵制上帝起初制定的全球化蓝图。创世记114节人们说,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上帝起初的旨意是让人类遍满地面,让人分散在全球。而巴别塔工程中,人们则是以聚集和联合为目的,拒绝按照上帝的心意分散在全地。

另外,巴别塔工程的愿景是建立以人为本的国度,来彰显人的荣耀。这与上帝起初创造的时候设计的以神为本的国度,彰显神的荣耀的蓝图截然相反。所以,巴别塔工程是人类对上帝的集体性的反叛。

上帝拦阻了巴别塔工程。

(创世记115-9节)5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6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7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8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9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

当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类开展抵挡上帝旨意的人类之城的工程,上帝用变乱人类语言的方式进行了强拆工程。这是一个神迹奇事,人类的语言突然不一样了。于是,人类无法进行沟通交流。工程也无法继续开展,因此,同一种语言的人就自然聚集在一起,与不同语言的 人群分散开来。上帝用变乱语言的方法强迫人类分散在全地。于是,人口流动继续进行。也就是说,上帝是用强制手段实现了他让人类遍满地面的旨意。

巴别塔事件导致上帝介入人类历史,用强制手段对世界进行了一个全球性的布局。这个布局有几个特点,民族的分散性。 上帝为后巴别塔时代设计的人类社会的布局的特点是分散秩序。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文化,他们会聚集在一起,跟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分散在不同的地方。

这种分散秩序在创世记10章有所描述,并且使徒行传17:26也陈述了后巴别塔时代的分散秩序是在上帝的主权护理之下的结果。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

今天我们就处在后巴别塔时代,人类经历了几千年,仍然无法完全摆脱这种分散秩序。

但是,上帝的这个强拆工程,虽然使人类分散在全地,并没有改变人的罪性。所以,人类还是有用反叛上帝的本性,人还是会渴望用自己的荣耀取代上帝的荣耀。所以,巴别塔的工程虽然被强拆了,但是人类的巴别塔精神并没有消失。如果条件许可,人类还是会试图在地上建造彰显人类荣耀的人类之城。上帝让人类的语言变得混乱而多样,就为人类设置了障碍。因为语言的差异,人类难以沟通,那么聚集在一起集体性地反叛上帝就变得没那么容易。各个族群的人在本民族内部,依据自己文化发展出各种宗教,敬拜不同的偶像,反叛上帝的形式很多样。 但是,却很难像巴别塔工程那样建立人类大一统的王国。

所以,上帝对巴别塔的强拆工程也是对人类的保护,防止了人类的集体性地反叛上帝。但是,人类仍然在反叛上帝。只不过集体性地反叛需要克服语言的障碍,并逾越文化的鸿沟,在技术上相对比较困难。而巴别塔之后的时代,出现的全球化,也就是我们今天通常谈到的全球化就是在消除语言的障碍和文化的鸿沟,通过商业,贸易,科技,网络,文虎的互动,将人类再一次连接起来,再一次构建彰显人类的荣耀的全球化的国度。这是后巴别塔时代的全球化。我们今天谈到全球化通常是指后巴别塔时代的全球化。

根据几位学者的定义,这种全球化可以描述为:世界观、产品、概念及其他文化元素的交换,所带来的国际性整合的过程。这种全球化的趋势由来已久。关于全球化的历史,不同的学者可能提出不同的观点。

托马斯·弗里德曼将全球化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全球化1.01492-1800)、全球化2.01800-2000)和全球化3.02000-至今)。 他认为,全球化1.0是国家的全球化,全球化2.0是企业的全球化,全球化3.0是个人的全球化。 [1] Thomas L Friedman, "It's a Flat World, After All",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Apr 3, 2005

而达沃斯经济论坛提出了另一套说法。首先,在谈到全球化历史的时候,很多学者会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后五世纪的丝绸之路,奢侈品贸易把现今的中国所在的版图和罗马链接在一起,虽然丝绸之路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全球化,但是,丝绸之路说明商业贸易不再是地方性事务,而成为国际性事物。

在公元7世纪至15世纪,由伊斯兰教的商人主导的香料之路成为另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的通道。到 9 世纪初,穆斯林商人已经主导了地中海和印度洋贸易; 之后,他们的贸易延伸到东至印度尼西亚和西至摩尔人统治的西班牙。伊斯兰教的宗教信仰也随着他们的商业贸易被传播到世界很多地方。但是,香料的国际贸易仍然还不能算是全球化的开始。

15-18世纪,大航海时代,随着科学革命提供的航海技术,地理大发现为日后的全球化预备了必不可少的条件。首先,地理大发现拓展了欧洲人的视野,发现了新大陆和新的人群。依靠航海技术的发展,不同的大陆和岛屿建立了联系,不同地区的族群在文化、贸易之間的联系大大增加,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促使欧洲的商业,文化,科技,信仰传播到世界各个地方。

然后,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出现了第一波全球化浪潮。在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轮船和火车等交通技术提供了动力。 英国凭借先进的工业技术,迅速扩大了它的国际市场。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让全球化进程陷入暂缓甚至是停顿。当时战争取代了贸易,破坏取代了建设,大多数国家关闭了边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全球化浪潮再一次复苏并以迅猛的态势改变了世界。第二波全球化浪潮中,美国取代了英国的领导地位,借助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汽车和飞机等技术,引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在美苏冷战时期,国际化是依据政治制度通过两个轨道开展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各自有自己的国际盟友。这两股势力相互较力。就像是拔河比赛一样,全球化究竟往哪个方向走,尚不明确。

苏联解体之后,就好象拔河比赛的一方突然松手了,全球化势不可挡地朝着另一方向飞奔。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 (WTO) 成立,大多数国家都在WTO中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2001 年中国也成为 WTO 的成员,并开始为全世界制造产品。  

第三波全球化浪潮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快速将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商业贸易和文化的传播。

2019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提出了全球化4.0的概念,他们把中国视为全球化4.0进程当中一个重要的角色。他们把数字经济和环境议题视为第四波全球化浪潮的重要元素。今天,我们生活在全球化编制的网络里。我们享受着全球化带来的好处,也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危机。

随着教育的发展,语言的障碍被削弱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沟通变得更加快捷,随着商业贸易的国际化,全世界各个地方的人彼此依赖的程度加强。美国的超市里摆放着很多越南制造的产品。同一个电脑,一部分零件是韩国产的,一部分零件是中国产的,一部分零件是印度产的。前几年的新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的终端,让全世界的感受到,原来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彼此依赖,“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现实。

今天,虽然人们没有像巴比塔时代那样一步一步的走到一起,互联网技术就可以把不同地方的人聚集在一起。今天即便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其他地方的人聚集在一起。虽然今天不同民族的人仍然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这种地理空间上的分散秩序没有完全消失。但是互联网技术削弱了空间的距离给人与人带来的阻隔。在巴比塔的时代,人们要走到示拿地的平原,商议如何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今天,人们只要打开电脑,就可以和远方的人一起商议如何参与并推进全球化进程。

但与此同时,全球化进程也遇到了一点小波折。全球化也伤害了美国的蓝领工人和美国本土的制造业,大量非法移民涌入造成了美国 国内的社会危机。

川普2016年当选之后,主张美国优先的政策。 和中国开展贸易战,推出了巴黎气候协定,在美国墨西哥边境建墙,阻止非法移民。川普的政策明显与全球化背道而驰。

另外在欧洲,英国脱离欧盟的努力也是逆全球化之势而行之。

但是, 英美这两个国家的这一点努力并没有能阻止全球化的大趋势.  这这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小波折。

但是,2020年之后,拜等政府继续顺应全球化趋势,取消了川普的很多阻止全球化的政策。

世界主流的发展趋势的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在发展,比如,G7, G20,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平台都在加强不同国家间的合作和交融,后巴别塔时代的分散秩序逐渐被削弱,人类从分散走向再度的联合。

这是一股反全球的全球性计划。反的是上帝设计的后巴别塔时代在全球设计的分散秩序,而推行的全球再度联合的计划,所以说这是反全球的全球化。这一股全球化的背后的一种信念和巴别塔精神是一致的,这仍然是以人为本的,为了彰显人的荣耀,而非为了神的荣耀。他们追求的是只有人类的幸福而不要上帝的乌托邦。这是后巴别塔时代的全球化愿景。

在这里就要谈一下西方的全球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我们首先看一下人本主义的信仰告白。然后再谈“人本主义”和全球化的关系。

人本主义者宣言说明了这种信念。1933年的第一版人本主义者宣言的最后一段这样表达:“虽然我们认为我们祖先的宗教形式和思想已经不适用了,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仍然是人类的中心任务。 人终于意识到,只有他自己有责任实现他梦想的世界,人自己拥有实现梦想的力量。人他必须用智慧和意志来完成这项任务。”

2003年发表的本主义者宣言第三版的最后一段有这样的陈述:“人本主义者关心所有人的幸福,致力于多元化,并尊重他人不同的人本观念。我们致力在一个开放而世俗的社会中公平享有人权和公民自由,主张参与民主进程是一项公民义务,用安全并可持续的方式保护大自然的完整、多样和美丽是一项全球义务。通过参与到生命的流动,人类有能力向最高理想迈进。我们怀着深信不疑的信念渴望实现这一愿景。对我们的生活和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责任属于我们,并唯独属于我们自己。”

这是人本主义宣言的豪言壮语。只有人没有上帝。人本主义信徒查理士波在1930年出版的过一本书《人本主义:一种新宗教》直言不讳地宣称人本主义是取代基督教的新宗教。人本主义信徒具有全球主义的愿景。他们致力于在全世界实现自由平等的人间乐园。但是,这里没有上帝,只有人类的幸福。正如美国人本主义者协会的标语缩所写的:Good without a God。“‘没有上帝的’美好“。这是人本主义者的愿景。

虽然人本主义没有庞大的系统性教义,但是,人本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因为它非常符合人的罪性,人本主义的思想也有策略性地实践在社会领域,改变了西方社会的政治和文化。

201110-12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信使》杂志聚焦的主题是 “建设新人本主义和有助于和解的全球化” 。 官方的中文翻译是把“人本主义”翻译成了“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或者“人文主义”,也有人把这个英文单词翻译成是“人道主义”。但是,我们在这里翻译成“人本主义”。因为“人本主义”更横直接指出其属灵本质。而“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在中文语境中带有令人混淆的道德色彩。所以,我们就用“人本主义”。

其实,早在19511213日至20日, 教科文组织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了一个“东西方文化和哲学关系研讨会”,会议就提出了一种“人本主义”。这种人本主义是对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兴起的传统的人本主义的反思和批评,并根据21世纪的时代背景提出的概念。推崇新人本主义的学者认为,传统的人本主义用“人”取代神,以人作为万物的尺度;并且注重用理性去探寻人类的共性。但是,这些学者认为,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人类社会的满目疮痍,人类的工业生产造成的对环境的破坏,都是这种传统的人本主义造成的危机。另外,传统的人本主义在欧洲的文化土壤上发展起来,在把这种人本主义推广到全世界的时候,总是带有“欧洲中心主义”的思维。这显得欧洲白人具有某种文化优越感,鄙视了其他地区和民族的文化。这对其他地区和民族的文化显得不公平,所以,学者们,包括欧美的学者们,有一种负罪感。为了体现大爱无疆和谦卑的精神,他们反对欧洲中心主义,主张包容其他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而不能够以欧洲的文化为标准。因此,他们注重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要交流对话,从而寻找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的共性。在这种思想背景下,他们提出了“人本主义”。并将这种新人本主义当作全球化的精神支柱。

201110-12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信使》杂志对新人本主义与全球化 的关系进行了丰富的阐述。

什么是新人本主义呢?桑杰·赛斯这样描述新人本主义:经过重新诠释的切实可行的人文主义应该是这样的:关于人类共性和尊严的道德直觉,不再置于不可靠的人类中心说或值得怀疑的普遍理性的观念之上。我进一步建议,这样的诠释应是不同文明之间、不同道德角度对话的产物,而不是宣称现代西方的道德观才是正确的道德观。

伊琳娜··博科娃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的这篇杂志上写的社论中写道:“尊重文化多样性是21世纪的(新)人本主义的核心要素。这是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可以垄断世界,任何文化都可以为加强人类的共同价值做出贡献。”

我们来评价一些这两段话。尊重文化多样性,听起来很正确。但是,它背后的思想基础是违背圣经的。首先,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值得尊重的成分。比如,不同民族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这是来源于上帝在巴别塔事件的布局,我们应该尊重不同民族的语言,而不是消灭某个民族的语言。有些民族吃饭用筷子,有些民族吃饭用叉子。这样应该彼此尊重。因为这些文化习俗无关道德和信仰。但是,除此之外,文化还包含了涉及道德、信仰和真理的成分。文化是需要去分析和批判的,一个民族的 文化哪些成分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些值得尊重、哪些需要被改良。当我们去分析和批判一种文化,就必然需要有超越所有文化的绝对标准。这种标准是普世性的,是适用于全人类的权威。这一套标准就是上帝启示的标准。

但是,今天西方社会推崇的多元文化主义要求人们尊重文化多样性,并不是因为他们敬畏上帝,所以尊重上帝设计的后巴别塔时代的分散秩序,相反,他们是拒绝相信上帝,拒绝接受上帝启示的真理,不接受普世的道德权威。他们相信相对主义,他们认为,所有的文化都是相对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个族群的人才是使用的,没有哪一个信仰或文化是普适性的权威,所以,不要用你的信念批判别人。你应该做的正确 的事情是尊重其他人的文化,包容不同的信仰和生活方式。所以,伊琳娜·博科娃才会写道: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可以垄断世界。当她这么说的时候,她也把基督教文明包含在内。那么,基督教文化,上帝启示的道德原则,也不可以垄断全世界。这就是在相对主义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不可否认,西方文明曾经深受基督教信仰的影响,基督教文明曾经在西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这些鼓吹人本主义的学者们显然已经厌弃了西方文明,更加厌弃西方历史上的基督教文明。当他们批判欧洲中心主义的时候,他们也在批评欧洲历史上基督教发挥的历史角色。当他们否定西方的道德观是正确的,他们其实是在否定基督教的道德观。因为他们所说的西方的道德观指的还是传统的基督教文明下道德传统。

他们认为不存在哪一种文明形式别其他的文明形式更加优越。所以,包容各种文化才是正确的做法。 这种思维支配着他们的全球化愿景。

法国法学家米莱尔·德尔马斯·马蒂在《全球化应以人为本》中写道: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期,利用法律的“预想效力”,建立一种法律的、多元的、开放的人本主义,将其运用在各种方面,如持久和平、全球气候变暖、或新的数字技术和生物医学技术的管理。

 新人本主义受到自然主义世界观的影响,对人类凌驾于大自然之上的姿态感到不满,他们反对以人类为中心掠夺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此同时,他们又主张和东方文化交流对话。而东方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恰恰满足了他们对环境议题的关切。所以他们会觉得,你看,东方的哲学多有智慧,博大精深,咱们应该谦卑地学习嘛。其实,圣经提供了最合乎中道的环境观,可是,这些西方学者是不愿意去圣经中找答案的,因为他们认为基督教文明是被历史淘汰的旧产品,他们总是带着进步主义的思维相信历史在朝着进步的方向前进,如果回到基督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那是在开历史的倒车。他们不愿意做历史的反动派。所以,他们表现出进步的姿态,提出貌似进步的理论,构建出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的思想本身即是一种全球化思想,它不再以西方文化为中心,抛弃基督教文明,而是尝试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互动找到适用于全人类的全球化建设方案。这是在尝试消除上帝在巴别塔事件中用变乱语言的方式制造的文化的差异性。人们希望通过交流沟通,来消除文化的隔阂,沟通构建全人类的大同世界。这是人类制造的逆巴别塔工程。或者说是反全球的全球化工程。人类反对上帝设计的全球化的布局,要重新建立人类大联合的全球化。

如果说,传统的人本主义是在摆脱神本主义,那么新人本主义则是人类在摆脱了神本主义之后,通过消除文化的隔阂而实现全球性的大融合。这种融合包括了,经济的融合、科技的融合、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融合。

因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这篇杂志上还有一篇是中国学者刘吉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为了和谐社会》,他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新人本主义可以做出的贡献。最后一段这样写:添加这些中国文明元素,必将大大丰富新人文主义内容。历史在飞速前进,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大同世界这一全人类共同理想,呼唤着人文主义。(那当然刘吉使用的是“人文主义”,我们在这里把它翻译成“人本主义”。)

所以说,今天西方社会主导的全球主义的精神内核是人本主义。虽然今天的全球化已经不只是西方国家参与的事情,但是,从目前具体实践来看,仍然是以西方国家起到主要的带动作用。所以,我们姑且称之为西方的全球主义。为的是与另一种具有全球化愿景的另一种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做对比。

对于基督徒来说,圣经真理是信仰的根基,我们的盼望是借着基督的救赎实现的,基督再来之后的完美的神的国度 。那么,在今天的西方社会,人本主义被一些人当作信仰的根基,全球化的乌托邦被当作终极盼望。实现这一梦想的途径是人类自身的努力。

并不是所有的西方人都持守这种观念。特别在美国,还有很多持守圣经价值观的保守主义者,他们反对人本主义,反对全球化的乌托邦。他们更愿意保守基督教信仰的传统。这两股力量在西方社会,特别在美国正在相互较力。

除了西方的全球主义者,还有一股力量具有全球化的愿景,那就是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官方信奉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的一个庞大的群体中国自身有具有大一统的传统观念。 大一统的思想根深蒂固地烙印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为了领土的统一,不惜血流成河地牺牲无数人的生命。这种大一统的价值观与共产党宣言中的国际主义精神无缝对接,自然地融合到了一起。传统的大一统思想主要关注的是华夏版图。但是共产主义的革命理想则把大一统的范围拓展到全世界。

在巴别塔之后,各个民族依据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聚集在一起居住,保留了民族的多样性和地区的自治性。但是,大一统的传统价值观和解放全人类的共产主义理想方向是一致的,两者都试图消灭这种民族的多样性和地区的自治性。

也许你会说,我只想在自己的家乡过好小日子,我没有想去统治全世界。所谓一个普通老百姓,我们没有这么想。这很好。可是我们不这么想,不代表掌权者不这么想。如果你被摆在权利的巅峰位置,你的视野也不可能只是盯着自己的家乡,而必然放眼全世界。大街上写的标语:不忘初心,是什么意思?我们就来寻找一下初心。

共产党宣言的结尾部分直言不讳地宣称:“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不忘初心。这种初心的另一外一种隐晦而好听的表达方式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主义的另一个说法是“国际主义“。国际主义者写的《国际歌》可以让我们体会一点国际主义的精神。歌词的副歌说: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英特纳雄耐尔“,就是”international“这个词的变异,就是国际化或全球化的共产主义政权。

国际歌里唱到: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这一段歌词反应的是以人为本的无神论思想,和我们刚才看到的人本主义者宣言具有同样的属灵本质。

而且,共产主义或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激进的人本主义。今天,马克思主义2.0版本,就是文化马克思主义成了美国左派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今天,西方的左派和东方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左派的信念的底色是相通的,那就是两者都是人本主义的,两者都喜欢打造大政府、都渴望政府权力的扩张。两者都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幽灵。这两股力量在未来如何较力或合作我们还有待观察。

但是,在谈到全球化趋势的时候,绕不开另一股力量,那就是伊斯兰教。穆斯林相信真主是创造天地万有的主,也相信真主将会再来对全世界的人施行审判。从这个角度来说,伊斯兰教也塑造了一种具有全球视野的世界观。而且伊斯兰教正在全世界迅速传播。在历史上,伊斯兰教的传播主要通过口头传讲、武力征服、移民迁移和生育繁衍。西方左派基于包容和多元化的政治正确的原则又向穆斯林敞开大门。当穆斯林移民大量涌入欧美,造成了欧美社会的文化冲突。

同时,西方全球主义者又主张开放社会。而开放社会不仅为穆斯林敞开了大门,也为极权专制的共产主义政权的渗透敞开了大门。同时,东方的共产主义政权都是相对封闭的,西方民主思想很难渗透到东方的专制国家。而专制国家却可以渗透到开放的西方国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西方左派是在为西方文明自掘坟墓。

但是,共产主义政权、西方的全球主义和伊斯兰教,这三股势力未来如何抗衡与合作,我们还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三股力量都是敌对基督教文明的。这是文明的冲突。

要补充说明一下,虽然,基督教文明不等于天国。但是,基督教文明是天国的福音在人世间带来的祝福。 基督教文明是上帝之城的光辉在地上之城的投射。是教会在一个社会里产生巨大的影响之后对社会带来的改变的结果。 基督教文明是因着福音的广传和深入的实践而产生,但也会随着一个社会基督徒信仰的衰落而衰微。但是,上帝之城并不因为地上之城的变迁而改变。尽管地上的教会会经历属灵的衰败,但是,完美的无形教会永远长存。

感谢主,直到今天,基督教文明虽然在没落,在是残余的力量还一息尚存,尤其在美国得以保存。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美国的基督教保守主义者四面受敌,现状不容乐观,前景令人担忧。祈求上帝唤醒更多的基督徒,能够看清这一场属灵争战,在一种属灵的危机感中警醒度日。在处理公共事务的时候,可以做出和神心意的决定。

至于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不知道。我建议大家也不要过度猜想。曾经,厉害了的罗马帝国被蛮族入侵,后来蛮族又被福音改造, 在几百年后在欧洲土地上兴起了基督教文明。这是罗马衰亡之前的人无法预料的事情。今天我也无法预料上帝在未来是如何做事。是不是上帝用福音塑造某一个民族兴起另一波基督教文明的复兴,然后主耶稣才会再来呢?我们无法预料。我们也无需去猜测。当然,也很有可能,未来不再有某一个民族或国家经历大范围的基督教文明的复兴,敌基督的势力持续不断做大做强,少数忠心的信徒收到越发严酷的逼迫,主耶稣再来的日子不远了。

究竟在未来,上帝会做什么,除了圣经中明确的预言,其他的内容我们不知道,也不需要猜测。抓住圣经中明确的真理就可以了。也不要把当今时代的某些人物或势力和启示录中的符号对应起来,我们只需要用圣经真理分辨世界上的林林总总,知道谁敌对基督,谁在迷惑信徒,谁在逼迫教会。不需要对一些奥秘的事情有过度的猜想,这就可以了。

这是堕落后的世界,人类希望推行的反全球的全球化工程。之所以是反全球的,因为这是在反对上帝设计的后巴别塔时代的全球化的分散秩序。人们继承了创世记11章的巴别塔精神,想要把人类的力量集结起来,构建一个地球村,构建一个属于人类的地上之城,来实现人类的幸福,彰显人类的荣耀,这是人本主义的全球化工程。不管它的版本是西方的人本主义还是东方的共产主义。本质都是一样的。

那么,是不是反全球化就一定是正义的呢?不一定。在过去几十年,在加拿大,美国,韩国,瑞士,法国等国家,也出现了“反全球化运动”。但是,参加反全球化运动的人有着非常多样性的思想,他们的观念分布在广泛的光谱的范围里,反全球化的人里有右派人士,也有左派人士。虽然他们都认为全球化带来了他们不想看到的恶果,但是,他们的价值观并不一致。比如,一些左派人士反对全球化,是因为他们认为全球化造成了一些国家之间的剥削,导致社会不公。他们当中有人带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去看待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他们更关心那些所谓的无产阶级。当他们反对全球化的时候,他们只是尝试在用另一种途径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有一些右派反对全球化则是出于保护主义的思想,从保护本国的利益的动机出发去反对全球化。

所以,当我们明白了今天世界上的全球化的浪潮背后的思想本质,我们就不要盲目地认为这是一股正义的力量。但是,我们不要看到有人反对全球主义就认为他一定是正义的。我们也要分辨他们为什么反对全球化、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基督的救赎:基督的全球性计划

在这个堕落的世界里,当人离开耶稣基督,朝着不同的方向都可能会走错。我们需要回到耶稣基督里,父神的旨意是让圣子耶稣基督来实现一个全球性的救赎计划。我说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救赎计划,意思不是说全世界每一个人都会得救。我的意思是,耶稣基督要拯救的人分散在全世界各个不同的族群当中,耶稣成就的救恩是跨民族的、跨国界的。

但是,上帝的旨意是让圣子耶稣基督实现一个全球性的救赎计划。我们的意思不是全世界所有人都会得救,我不是普救论者。我的意思是,耶稣基督要拯救的人分散在全世界各个不同的族群当中,基督成就的救恩是跨民族的,跨国界的。我们来看基督的救赎实现的全球性计划。

从家族谱系来看,耶稣基督从犹太人这个族裔中降生,但是,耶稣基督要拯救的对象不只是有犹太人,而是全世界任何一个民族当中信靠他的人。从上帝的主权和拣选的角度来说,是拯救上帝在创世之前在基督里拣选的人。而上帝不只是在犹太人当中拣选他要拯救的人,也在其他族裔的外邦人中拣选他要拯救的人。犹太之所以特别,是因为上帝使用犹太人这个族裔,为耶稣基督的降生预备条件。上帝使用旧约以色列人为了耶稣的降生做准备,而耶稣的降生则不只是为了以色列人,也为了全世界所有他要拯救的人,包括外邦人。

旧约圣经中,亚伯拉罕之约就暗示了上帝借着基督实现的救恩要临到万国万民。创世记123上帝对亚伯拉罕说: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

地上的万族如何因为亚伯拉罕得福呢?就是借着亚伯拉罕的后裔耶稣基督得蒙祝福。

当主耶稣降生之后,天使报喜讯说:那天使对他们说,不要惧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路加福音2:10

路加福音228-32节,西面说:30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31就是你在万民面前所预备的。32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荣耀。这里都谈到了万国万民。

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不只是为了以色列民当中他的信徒赎罪,也是为了普天下所有的信徒赎罪。所以,福音需要传给万民听。

当耶稣从死里复活之后,他颁布大使命说:18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19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或作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20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福音使命是一个全球性的使命。在 使徒行传 第 1 章 第 8 节,主耶稣说: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使徒行传 - 13 章 第 47 , 保罗和巴拿巴传道说:因为主曾这样吩咐我们说,我已经立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救恩直到地极。

所以,耶稣基督救恩计划是一个全球性的计划。就是基督的救恩会临到在遍布这个地球各个角落的许多不同族群的人,无论是生活在大陆还是岛屿,无论讲何种语言,,当他们信靠耶稣基督都可以得蒙救恩。如同罗马书 - 3 章 第 22 节所说的,就是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

当主耶稣升天之后,在五旬节圣灵降临,门徒被圣灵充满,就说起别国的话,用各国的方言讲道,那一天,有三千人信主。有人称五旬节圣灵所行的这一次神迹是逆巴别塔事件。

就是巴别塔事件导致的后果是,人类的语言被上帝变乱,于是,人们无法沟通,也就停止了在地上建造一个人类之城的工程。而在五旬节圣灵降临,消除了语言差异造成的障碍,上帝让人用他们理解的语言听懂了福音真理,从而蒙恩得救进入上帝的国度。这标志着新约教会诞生在地上。 但是教会不只是以色列人的群体,教会是一个超越民族和文化的蒙恩得救的群体。

在使徒行传10章,在哥尼流家里,外邦人也受了圣灵的洗。

在使徒行传第11章,彼得解释说,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正像当初降在我们身上一样。16我就想起主的话说,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你们要受圣灵的洗。17神既然给他们恩赐,像在我们信主耶稣基督的时候,给了我们一样,我是谁,能拦阻神呢?18众人听见这话,就不言语了。只归荣耀与神,说,这样看来,神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

所以,使徒行传第二章圣灵降临在犹太信徒身上,与第十章圣灵降临在外邦信徒身上,都是领受了圣灵的洗,标志着犹太信徒和外邦信徒都归入也教会,就是基督的身体。

这就实现了哥林多前书 - 12 章 第 13 节所说的,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

所以,借着圣灵的工作,外邦信徒和犹太信徒都连于元首耶稣基督,成为一个身体,同属一个神的国度。 这是耶稣基督藉着他的救赎之工实现的神的国度。我们也可以称这是“天国”。

所以,在后巴别塔时代的分散秩序中,基督的救赎实现了灵里合一的属灵的国度。

分散秩序体现在民族依据自己的语言文化和地域的分散,自治与独立。这是地上的国度的秩序。

上帝并没有立即改变这种格局。而是拯救分散在各种语言文化和地域的信徒,使他们属灵的生命都连于耶稣基督,成就了在基督在灵里的合一,这是一个超越语言文化和地域空间的属天的国度。这个国度是由耶稣基督作王,是彰显神的荣耀。

因为从基督升天一直到基督再来之间,天国是出于已然而未然的状态。天国已然实现了,目前天国是以属灵国度的形式体现的,教会就如同天国设立在地球上的大使馆。但是天国目前尚未圆满。这是一个已然而未然的阶段。将来,当基督再来之后,天国要进入圆满的地步。

末日的更新:全球性的终极更新

在基督第二次降临之前,这个世界会有全球性的离经叛道,人类会再一次集体性地反叛上帝。无论是前千禧年的末世观还是无千禧年的末世观,都承认在基督降临之前会有大规模的敌基督的势力兴起,撒旦的势力会疯狂地抵挡基督。

我们来看启示录13章的一段经文。

6兽就开口向神说亵渎的话,亵渎神的名,并他的帐幕,以及那些住在天上的。7又任凭它与圣徒争战,并且得胜。也把权柄赐给它,制伏各族各民各方各国。8凡住在地上,名字从创世以来,没有记在被杀之羔羊生命册上的人,都要拜它。9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14它因赐给它权柄在兽面前能行奇事,就迷惑住在地上的人,说,要给那受刀伤还活着的兽作个像。然后又说,16它又叫众人,无论大小贫富,自主的,为奴的,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额上,受一个印记。17除了那受印记,有了兽名,或有兽名数目的,都不得作买卖。

教会界有四种解释启示录的方式,过去派认为启示录13章描写的这段经文在第一世纪的初期教会时代已经发生过了。这一派里的有些人认为,这里的敌基督是指罗马皇帝尼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段经文对我们基本没有什么意义了。历史派认为,这段经文是描写中世纪欧洲的教皇统治西方教会,特别是在宗教改革之后,逼迫教会里持守纯正信仰的基督徒。所以他们认为敌基督应该是罗马天主教的势力。但是,这种解释具有强烈的宗教改革的历史色彩。用改教时期改教者与罗马教廷的矛盾来决定了这段经文的意思。

我个人不接受过去派,也不接受历史派的解释。我在一定程度上认同将来派,认为这段经文是预言基督再来之前会发生的事。但是,比起将来派,我更加认同象征派的解释。我认为这段经文是象征性地描述了教会经历到属灵争战。但是,究竟什么时间会发生这些事情呢?在整个教会历史时期,启示录13章的描述会不只是一次发生,而是会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反复发生很多次。

初期教会经历的来自尼禄等罗马皇帝的逼迫,在共产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基督徒也曾经经历过严酷的逼迫,今天在朝鲜,基督徒仍然经历类似的逼迫。那么,将来,在耶稣基督再来之前,也会有一次全球性的大逼迫。那时,敌基督会会暂时在地上取得胜利,大规模逼迫并杀害基督徒,并且,制伏各族各民各方各国。很显然敌基督的势力覆盖了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民族,这是一个全球化的专制政权。末日的敌基督掌权掌控了政治、法律、科技和金融系统,所以,他可以用政治权利,玩弄司法体系,来杀害拒接敬拜他的基督徒,并且可以控制每一个人的商业贸易。

所以,我对启示录十三章的理解是综合的象征派和将来派的解释。如果你不认同这种解读,也没有关系。就算是我们抛开启示录13章不谈,圣经其他的经文也有谈到敬虔度日的基督徒会受逼迫。而今天整个世界的主流文化正在抛弃基督教,全球化和世俗主义的洪流正在加剧教会的属灵争战。无论从对圣经的解释来看,还是从现实世界的状况来看,我都无法做一个乐观的后千禧年主义者。但是,请相信后千禧年主义的基督徒不必急于反驳。我不是支持破船论,虽然我相信世界这艘船有一天会掌握在敌基督的手中,但是,在那一天来临之前,我们活在世上的基督徒仍然有责任按照基督的旨意来治理世界,我们不是消极避世,不要推卸社会责任,因为这是天父创造的世界。所以,对世界前景的悲观反而激励我们更加警醒,并积极承担起我们当今的责任,包括社会责任,也包括传福音的责任。并且我们是带着为义受逼迫的心志,以殉道者的精神去忠心践行主的旨意。 但是,至于我们的努力对世界到达程度的改变,结果掌握的在上帝手中。但即使我们实践信仰导致我们受逼迫,我们并不能阻止敌基督的势力兴起,我们也不感到意外,我们更不会绝望。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做上帝忠心的子民,来迎接基督再来之后带来的完美的天国。

但是敌基督的掌权并不是历史的最后一幕。当敌基督在全世界掌权的时候,那位真正的基督将会再来,粉碎敌基督的政权,施行公义的审判。

如果按照前千禧年的末世观,耶稣基督降临之前,敌基督的政权要被毁灭。撒旦要被捆绑。耶稣在现在这个地球上统治一千年,这就是启示录 - 20 章 第 3 节和第4节所说的千禧年的国度。在那一千年里,耶稣基督要亲自在地球上作王掌权,实行完全公义的统治,那是一个全球性的国度。魔鬼撒旦被捆绑,不能在迷惑列国。在一千年结束之后,再有最后的审判,然后新天新地降临,取代这个旧造的地球,被神救赎的子民在新天新地里与神同在直到永远。那将是永恒的完美的神的国度。在那里不再有罪,不再有人的背叛和堕落。

如果按照无千禧年的末世观,基督第二次降临之后不在现今这个地球上作王一千年,而是带来新天新地的降临,直接进入永恒而完美的神的国度。

这当中还有一些细节,比如死人复活受审判等等。我们就不再详细叙述。

我们在这里只需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在基督再来之后,这个世界会有一个终极的更新,就是上帝的国度会存留到永远,堕落的世人想要构建的拒绝上帝的人类的国度要被毁灭。敌基督的政权要被摧毁,基督建立的神的国度要存留到永远。这是一个终极的更新。

当下的处境:双城记的属灵争战

而我们当下的处境,就处在基督教文明正在没落,全球化势不可挡的时代。但与此同时,上帝仍然为自己保留忠心的子民。所以,我们活在一个双城记里。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交织在一起。

我们首先要认识两个国度的属灵征战,或者是两座城的争战。

借用奥古斯丁提到的两座城的说法。在这里,地上之城是世人用构建以人为本的国度,目的是彰显人的荣耀,这个国度被罪所污染,人们相信自己,而不相信基督。人们出于自私的爱和人所定义的爱,而不是出于上帝的爱维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们盼望的是人随心所欲地享受自由和幸福的乌托邦。地上之城是巴别塔精神的后现代式的愿景。但是这是一个海市蜃楼,注定不可能实现。最终,人类会梦碎乌托邦,敌基督的政权的确可以实现全球化,但是,在那个全球化的地上之城里,人们享受的不是自由而是奴役。

但是,上帝之城是由天国的子民组成的。上帝之城的子民信靠基督,他们用来自上帝的爱彼此相爱,并且爱世人,他们的盼望不是人类自己构建的人间天堂,而是基督的救赎之工实现的国度。那他们追求的目标不是人的荣耀,而是上帝的荣耀。启示录谈到大巴比伦代表了地上之城,最终坍塌了。上帝之城新耶路撒冷从天降临,这是基督徒的盼望。我们是上帝之城的子民,暂时生活在地上之城里。我们处在双城记的争战当中。

除了不随从地上之城的世俗洪流之外,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我们还可以使用地上之城来成就上帝之城的使命。虽然今天世人推行的全球主义不是为了上帝的荣耀,但是,我们基督徒却可以利用全球化制造的条件来传扬福音,建立教会。

正如殖民时代的宣教士在大航海时代利用航海技术把福音传递给偏远地区的部落和野蛮民族。 当年的哥伦布是带着福音的使命感开展航海。请不要只是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现世的好处,而是要想想如何利用全球化的条件来为上帝的国度做些事情。奥古斯在上帝之城里表达了一种观点,那就是“享有”和“使用”的区别。

基督徒的目标是享有上帝之城里的荣耀。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使用地上之城里一切。我们可以使用人类之城里的逼迫患难,在痛苦中提升我们对上帝的信心, 我们也可以使用地上之城里信仰自由的社会环境,在没有逼迫的环境里竭力传福音,大力发展神学教育,在社会中实践信仰。 使用地上之城,享有上帝之城。

不要弄反了。地上之城不是我们享有的对象,而是我们使用的工具。很多人只是享受全球化的便利,比如说出国和海外购物,但是,基督徒不要被全球化带来的便利和好处迷惑的双眼,我们要利用全球化的条件来建造上帝之城,我们可以利用出国的便利去海外宣教,可以通过网络技术传播真理。世人推行全球化是为了建造地上之城,彰显人的荣耀。而我们利用全球化拓展上帝之城,彰显上帝的荣耀。

另外,我们需要遵行上帝的命令,盼望预言的实现。有一些上帝的预言并不是上帝要求我们奋斗的目标。或者说,请不把某些上帝的预言,当成了我们奋斗的目标。比如,上帝预言耶稣会被杀。但是,上帝没有命令耶稣的门徒出卖或杀害耶稣。正如主耶稣说: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经上指着他所写的;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马可福音14:21

再比如,圣经预言末日的时候,会有逼迫基督徒的事情发生。但是,上帝并没有命令基督徒祈求逼迫。相反,提摩太前书第二章命令基督徒为掌权者祷告,是要祈求可以让基督徒敬虔端正平安无事地度日。 圣经预言基督再来之前,敌基督会掌权。但是上帝并没有命令我们帮助敌基督快速掌权,从而促进耶稣的再来。

很多基督徒分不清这一点。错误地把上帝的预言当成了我们奋斗的目标。当敌基督的势力兴起的时候,有些基督徒不是为罪恶感到忧伤,甚至也不同情被敌基督的势力逼迫的主内的肢体,反而觉得:“敌基督兴起没有什么不好,教会受点逼迫对教会有益处啊”。所以,他们站在了敌基督的一边,把罪恶当成了好事。因为他们的逻辑是,这样做可以让教会得到历练,也可以促进耶稣的再来。他们巴不得教会受到的逼迫更加猛烈。这就是把上帝要实现的结果,与上帝给我们的命令混为一谈了。提摩太前书第二章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们应该祈求的不是逼迫的环境,而是敬虔端正也平安无事,因为这在神看来是好的。我们不应该用违背上帝命令的方式来成就上帝的预言。正如犹大出卖主耶稣成就了上帝的预言,但是犹大做的是一件罪大恶极的事情。上帝没有命令犹大出卖耶稣,犹大出卖耶稣是出于撒旦的意思。但是上帝可以使用人的罪恶和撒旦的计谋来成就上帝的预言。

但是上帝让我们做什么事情呢?上帝没有让我们犯罪,没有让我们站在敌基督的一边。上帝让我们遵守他在圣经里给我们颁布的明确的旨意。当然,有一些预言是借着我们基督徒的努力去实现的。比如在罗马书里说,预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如果这也可以算是预言的话,这算是广义上的预言吧。或许更确切地说这是上帝的应许。我们基督徒需要努力传福音,让上帝预定得救的人借着我们传道而经历福音的大能,从而上帝的这个应许可以实现。

但是,不是每一个预言都应该成为我们基督徒追求的目标。我们只需要做上帝命令我们做的事情,遵守上帝制定的道德法则,顺从圣灵的带领。而上帝让万事互相效力,成就他要成就的预言。

当我们遵守撒上帝的命令,我们不要顺从敌基督, 敢于指出敌基督的谎言,来捍卫真道,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遵守圣经的原则,顺服基督的主权。我们这么做是在与敌基督为敌,但是,这并不会导致上帝预言不能实现。因为上帝也应许说,凡是立志敬虔度日的,他们都要受逼迫。但是,当我们不顺从敌基督,我们就会受到敌基督的逼迫。 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段,敌基督会得胜。也就是说,上帝命令我们要做到事情是在短期不会成功的事情。但是,上帝预言了,最终,基督会再来成功的粉碎敌基督的势力,到那时,我们这些对主忠心并被敌基督逼迫的信徒,就与基督的得胜有份,得到主耶稣所赐的永恒的荣耀。

所以我们的盼望是耶稣基督的再来。我们的责任是对主忠心。所以,我们的成功不是在地上之城里看见做工的效果,而是无论现实的结果如何我们都对主忠心。这种对主忠心就是我们的成功。

最后,请不要恐惧,也不要陷入胡思乱想的猜测。启示录把这些末日的事情提前告诉我们,目的不是让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让我们警醒预备自己迎接基督的再来。敌基督的兴起和得胜是暂时的。当敌基督建立这个全球化政权的时候,也是耶稣基督降临灭掉敌基督并实行审判的时候,当基督再次降临,也是信徒身体得赎,进入荣耀的日子。所以,我们应该警醒度日,满怀盼望,免得自己被敌基督迷惑。

不要把敌基督当作敬拜的对象,不要盲目随从敌基督的势力制造的时代洪流,因为这不是与时俱进,而是与时代同归于尽。进步主义者所宣称的进步,那不是进步,而是沉沦。历史的车轮并不总是朝着正义的方向在滚动,在基督再来之前,历史的车轮是在朝着背离上帝的方向滚动,历史的车轮在朝着上帝的审判和地狱的烈火末路狂奔,所以基督徒需要有清醒的历史观,所以,在基督再来之前,不是做时代的陪葬品,而是清醒而坚定地在这个时代做一个逆行者。

当我们持守上帝启示的真理,坚持敬拜独一真神,而拒绝敬拜偶像,我们就必然与时代的方向背道而驰,我们会被世人认为我们是历史前进的绊脚石,我们就都会被历史的车轮碾碎,我们是螳螂挡车,我们的殉道无法阻止历史的车轮滚向末日的审判和灭亡的结局。但是,当历史走到终点,当时代精神被再来的基督打回原形的时候,也是基督再来要奖赏他忠心信徒的时候,我们这些忠心的信徒要进入神荣耀而完美的国度。所以,我们不惧怕为义受逼迫,因为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天国是他们的。 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箴言 16:25)但是主耶稣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马太福音7:13-14)让我们走这条小路,进这个窄门。

最后,我想请每一个人认真思考一下你属于哪个国度?这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你在永恒里的归属。天堂或者地狱。永生或者沉沦。你是被地上之城的繁华所吸引,还是被上帝之城的荣耀所吸引? 为自己的灵魂,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

请记得,那位真正的救主,耶稣基督,也是唯一的 救主,他已经为了拯救罪人完成了赎罪的工作,他已经铺就了一条路,通往上帝的国度,那是一条叫人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的路。如果你还没有信靠耶稣,如果你还在随从敌基督,如果你在拜偶像,或者你还没有重生的确据,我邀请你,为了你的灵魂的益处,也为着上帝的荣耀,来离弃你侍奉的主人,来专心地信靠耶稣基督,来敬拜这位造天地的主,他也是将来审判人的主,就是那位来拯救罪人的主,我要请你来信靠并敬拜这位独一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