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教育 (『十诫』之:不可杀人与死亡)


死亡教育 (『十诫』之:不可杀人与死亡)

不可杀人这条诫命要求我们尊重生命,保护生命。但是,人总是会死的。无论如何保护生命,都无法避免死亡。不可杀人的诫命保护了生命,但是并不能消除死亡。因为,一个人即使不被别人所杀,最终还是会死。所以,我们在 保护生命的同时,也需要面对死亡。

死亡是我们中国人比较不愿意谈的话题。我们不愿意谈死亡,是因为我们对死亡的看法是消极负面的,所以我们感情上回避死亡这个话题,

在中国人接受的教育中,死亡教育是很稀少的。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如果活着的事情我都搞不明白,怎能知道死之后的事呢。于是,我们的眼光就定睛在日光之下,从摇篮到坟墓的这几十年的日子。

中国人很注重活着。这种对活着的渴望不是因为对生命的敬畏,而是因为我们惧怕死亡,所以,人们努力的拖延生存的时间,从而拉远死亡与我们的距离。但是,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死亡不因为我们逃避他,他就绕开我们。

迟早有一天,我们每个人都与死亡相遇。死亡总会临到我们每个人。

所以,智慧的做法是,不要回避死亡,要趁在死亡来临之前,去认识死亡,用积极的态度去预备死亡,最好我们可以找到一个途径战胜死亡。所以,我们今天来谈谈死亡。

要认识死亡,首先要认识人的生命是怎么回事。什么构成一个活人?我们看一段圣经。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创世记2:7)

神造人时是用尘土造人,尘土是物质材料,所以,人的肉体来自于尘土,其化学元素基本就那些,只是分子链排列组合改变一下,原子结构改变一下,元素比例有所变化。 神造人是创造了物质性的身体,就是肉体,包含基因链,细胞,器官,皮肤,骨骼,血液,肌肉,等等。

生气这个词是由两个希伯来文单词组成的一个词组,放在一起,在这里是表达生命,气息,在箴20:27,其中一个词还被翻译为灵,spirit,人的灵是耶和华 的灯,鉴察人的心腹。

于是,人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吕振中译本翻译是:有生命的活人,新译本翻译是,有生命的人。

总的来说,人之所以有生命,不只是因为有肉体,还是因为神给人生气,那是神赋予人的灵魂。人生命的本质在于灵魂。这并不是说人的肉体是无意义的,肉体与灵魂的联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肉体也是神所赐的。所以,在创世之初,按照神的创造,一个人的生命是有肉体和灵魂即物质成分和非物质成分组成。

那么,圣经里什么时候第一次谈到了“死”?

创2:16耶和华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17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从这句话意味着,如果人类不违背神的诫命,也就是人不犯罪,那么,人就不会死。

可是,死是怎么来的呢?死是从罪而来。人犯罪的后果就是死,神在人犯罪之前就事先告诉人了。人是知道的。

 当魔鬼诱惑人犯罪的时候,魔鬼与夏娃就针对死亡展开了一场对话。这是一场死亡对话。 我们就不读这段经文了,创3:1-5节,针对人吃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人会不会死,人与魔鬼进行了对话。

顺便说一句题外话。今天,很多人很推崇一种包容的精神,要基督徒多聆听,敞开心扉,聆听不同的声音,和不同观点的人,不同立场的人对话。这种说法听起来很大度。在真理的范围内,我们可以这么做。但是,如果不加分辨的所有人的所有信息都敞开,都去不加设防的去对话,不小心就被魔鬼的谎言迷惑了。让保守派的基督徒去和进步主义人士对话,这种对话的结果通常不是进步主义者变成保守派的基督徒,而是更多保守派基督徒接受了进步主义者的主张。让福音派和自由派对话,对话的结果是自由派的思想渗入到福音派内部,影响更多福音派基督徒。美国当下的教会就是正在发生这种事。魔鬼很喜欢和人对话,也鼓励基督徒和代言人对话。起初人与魔鬼的对话就是死亡对话。不仅他们谈论的内容涉及到死亡,这场对话也引发了人的犯罪,并导致了人的死亡。

罗5 :12 节 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

现在我们找到了死的来源。死是从罪来的。 

回到圣经里,死亡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圣经里提到三种死亡。一种是灵性的死亡。一种是肉体的死亡,一种是永远的死亡。

一、灵性的死亡

是指我们的灵魂与神失去了团契和交通,表现为我们对神没有正面的积极的反应。我们看一节经文: 

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他叫你们活过来。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然而,神既有丰富的怜悯,因他爱我们的大爱,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弗2:1-5)

这里的死显然是指灵性的死亡。

打个 比方,如果你看到一只狗我在那里,你怎么知道他是死的还是活得呢?你给他一个刺激信号,冲着他喊一声,或者用棍捅他,如果他是活的,他会对你的刺激的信号有反应,但是,如他是死的,他就不会有反应。

在我们没有信主的时候,我们看到上帝给我们的信号我们也没有反应,穹苍传扬神的手段,诸天述说他的荣耀。可是我们看见苍天碧海,我们不会赞美神。神用大自然告诉我们他的永能和神性,但是我们不归荣耀给他。神用普遍恩典供应我们的生存,我们不感谢他。神借着他的护理之工管教我们,我们也不向上帝谦卑认罪。神对我们说话我们没反应,神用他管教的杖击打我们,我们也没有反应。所以,神说我们是死人一个,这是灵性的死亡。灵性死亡使人与神之间失去了团契,人的生命也失去了上帝生命的性情。

但是,基督让我们在灵里面活了过来,对神有反应了,可以和神有团契交通了。

神说,不能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吃的日子必定死。当亚当夏娃吃了果子,他们的肉体当天没有立即死亡。但是,他们已经在灵性上死亡了。他们和神失去了起初亲密团契的关系。

罪使得亚当夏娃与神的关系产生了阻隔。当神呼唤亚当,亚当惧怕而躲避神。他在灵里已经死了。

二、肉体的死亡。

 如何定义肉体的死亡呢?在医学上有一些指标,比如心跳停止,脑电波归零,呼吸停止,脉搏停止等等。圣经中是怎么定义肉体的死亡呢?

在旧约圣经里这个希伯来文单词是有灵,风,气息的意思。 创1:2节,神的灵运行在水面,灵就是同一个字。创6:3节,神说,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们里面,这也是同一个词。在这里,用在人 的身上,被翻译做气息。这个词所表达的气息应该不只是呼吸出来的二氧化碳,而是人的灵魂。这可以从神的创造中找到解释。

在新约圣经里,这个希腊文单词,也有灵,风的意思。

比如,在太27:50耶稣又大声喊叫,气就断了。这里气就是这个希腊文单词,中文翻译成气,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呼吸停止,但是这个词的意思是灵。吕振中译本直接翻译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耶稣又大声喊叫,就把灵交放了。

 所以,根据圣经,肉体的死亡是指灵魂与肉体的分离。当灵魂与肉体分离,会伴随着生理现象的变化,比如呼吸停止,心跳停止,脑电波停止等等。而这些医学上的 生理指标只是灵魂离开身体导致的结果。人是上帝创造的,对人的生命机理最深入了解的是上帝。所以,上帝的话告诉我们死亡的真相是灵魂与肉体的分离。

这些经文都是相关的参考经文。

人死后,无论是火葬还是土葬,最终肉体都会在大自然中被降解消化。这就是创3:19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人的灵魂去往何处呢?如果是得救的人,灵魂去乐园与主同在。不得救的人,灵魂去阴间。阴间是指人的灵魂在末日审判之前居住的地方。

启20:13 于是海交出其中的死人;死亡和阴间也交出其中的死人;他们都照各人所行的受审判。

人死并非如灯灭,灵魂是永存的。

在新约时代,不得救的人肉体死亡之后,灵魂进入阴间,得救之人的灵魂进入乐园。将来末日审判的时候,所有人的都要复活,接受审判。

约 5:29  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

三、永恒的死亡。

于是海交出其中的死人。死亡和阴间也交出其中的死人。他们都照各人所行的受审判。死亡和阴间也被扔在火湖里。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若有人名字没记在生命册上,他就被扔在火湖里。(启20:13-15)

惟有胆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杀人的、淫乱的、行邪术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说谎话的,他们的分就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这是第二次的死。(启21:8)

永死是指在末日审判之后,人在硫磺火湖中永远承受神的愤怒。就是我们所说的地狱的结局。

得救的人灵魂与复活的身体联合进入新天新地。不得救的人复活, 被定罪,在地狱中承受永远的刑罚。 所以,永死不是永远不存在,也不是永远没有知觉,而是永远承受愤怒,永远被神弃绝。永死是一种有知觉的无穷无尽的绝望和痛苦。主耶稣知道那是何等惨重的后果,所以,他才愿意亲自来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拯救我们。如果地狱不存在,如果地狱的刑罚不痛不痒,根本就不需要神的独生子亲自到人间来附上生命的代价来拯救我们。地狱里无尽的痛苦需要由那位无限的神子来为我们代赎,我们才能免去。

这就谈到了我们接下来要如何改变我们与死亡的关系。

首先,主耶稣拯救我们脱离了地狱里永恒的死亡。

帖前1 : 10 等候他儿子从天降临,就是他从死里复活的,那位救我们脱离将来忿怒的耶稣。

罗5: 9 现在我们既靠着他的血称义,就更要借着他免去神的忿怒。

约 3 :6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地狱是被神弃绝的地方。而主耶稣在十字架上背负我们的罪被父神离弃,经历那种被弃绝的痛苦。我们借着他的代罪救赎的工作就免去了将来神的愤怒和地狱的烈火。

所以当末日审判的日子,我们不是被神定罪,而是被神接纳到他的荣耀里。我们的结局不是永死,而是永生。

其次主耶稣让我们在灵里死了的人即死在过犯罪恶中的人活过来。圣灵让我们活了过来,

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他叫你们活过来。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然而,神既有丰富的怜悯,因他爱我们的大爱,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弗2:1-5)

所以,我们现在就看到穹苍碧海,我们懂得赞美神,经历神的恩典,我们感谢他,面对试探,我们依靠他要讨他喜悦胜过试探,经历管教了,我们就向神认罪悔改,神给我们带领我们就晓得顺服,跟随。我们在神的面前活了过来。结出圣灵的果子。这种属灵的新生命是真实而活泼的。

但是,我们基督徒仍然会经历肉体的死亡,除非主耶稣在我们有生之年就第二次降临。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就直接被提与主相遇。否则的话,我们也会经历肉体的死亡。如果不是意外事故死亡的话,正常情况下,我们会经历衰老导致的死亡。这也包括因为衰老而产生的各种疾病,并在疾病中死亡。所以,肉体的死亡我们与非信徒一样,也是会经历的。

但是,我们会在基督再来的时候,身体复活得到不再衰老和死亡的身体。经文我们就不读了。

死亡会伴随这个旧造的世界存留到最后一天。在末日,当新天新地取代这个旧造的堕落世界的时候,死亡也会被彻底消灭。

我们看几处经文,死亡和阴间也被扔在火湖里。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启20:14)

尽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哥前15:26)

在这个尚未被彻底更新的旧造的世界里,我们的肉体还是会死亡。

但是,死亡不是最终的结局。我用这个图来表示,死亡之后人的归属和结局。

死亡之后还有复活,复活之后还有审判,审判之后还有永恒。一个是没有基督的永恒,永远的痛苦。一个是有基督同在的永恒,是永远的荣耀。对于信主的人来说,我们知道死亡之后,我们的结局是荣耀是美好的,所以,我们就无需惧怕死亡。

死亡是我们进入荣耀的中转站。 死亡就像一扇门,穿过这扇门进入与主同在的天堂。而且,我们更盼望将来有荣耀的复活,进入完美的新天新地。所以,死亡是摆脱这个必然衰败的次好的身体,去获得一个不朽的荣耀的身体。死亡是离开这个充满了罪恶的堕落的世界,进入一个没有罪恶的圣洁的光明的国度。所以,我们无需惧怕死亡,也无需回避死亡。

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呢?我们发现了死亡的意义,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应该去主动寻死,因为我们明白上帝让我们活着也是有目的的。

我们来看圣经中的生死观。

21 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22 但我在肉身活着、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该挑选什么。23 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24 然而我在肉身活着、为你们更是要紧的。(腓1:21-24)

圣经给我们看到的一个生死观是:生和死都有意义。

不惧怕死亡,但我们也不厌弃今生,我们仍然充满了热情活在这个世界,因为保罗知道,上帝让活在这个世界里是有目的的,是有使命的,那就是为了建造教会,为了拓展神的国度,为了神的儿女的益处,他要被上帝使用,在世界里为主做工。这就是人生的目的。

为了上帝的旨意,我们需要活着。如果有一天上帝要我们离开这个世界,那就是我们在上帝旨意中该完成的使命完成了,上帝把我们取走,离开这个世界,把我们接到更美的家乡,那一天我们欣然离去。但是,这个时间是上帝在掌管,主权在上帝的手中,所以,我们或生或死都顺服主的旨意,或生或死都是主的人。

所以, 我们不惧怕死亡,甚至渴望死后的更美的归属,但是并不主动寻死。基督徒的人生观是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充满活力的。面对死亡也是淡定而勇敢的。

这就引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生态度, 遵行神的旨意要比延续肉体的生命更重要。基督徒的人生哲学不是活着就好的活命哲学,续命不是我们的最高追求,遵行神的旨意才是最高的追求。

启12:11弟兄胜过它,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见证的道。他们虽至于死,也不爱惜性命。

基督徒的生死观是:不贪恋今生。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应该为了信仰而舍弃肉体的生命。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我们适度的休息可以更长久的为主做工,那么为了成就神的旨意,我们暂时休息一段时间,也未尝不可。

我们来读两段经文:

因你胃口不清,屡次患病,再不要照常喝水,可以稍微用点酒。(提前5:23)

亲爱的兄弟阿,我愿你凡事兴盛,身体健壮,正如你的灵魂兴盛一样。(约三2)

这两节经文都谈到了身体的健康。基督徒虽然不惧怕肉体的死亡,并且在某些情况下愿意为主殉道。但是,我们并不轻视身体的健康。在不需要殉道的情况下,照顾好身体的健康,更好的为主做工。

 但是,我们并不只是在乎肉体的 健康。我们更在乎灵魂的丰盛。我们读两处经文。

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林后4:16)

操练身体,益处还少。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提前4:8)

我们衰老的过程也是我们的生命变得更丰盛的过程。

成圣的过程需要时间。而且常常需要我们在患难中磨练出圣灵的果子。以至于,我们将来可以丰富地进入耶稣基督永远的国。

所以,让我们不要浪费人生,不要只是变老,而没有变得更成熟。不要只是肉体衰残而没有生命变得更丰盛。

刚才我们也谈到,神给我们活着的机会,也是让我们参与到他国度的拓展工作中来,让我们做福音的使者,做教会的肢体,发挥我们的功用去成就上帝国度的计划。

提后4:6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7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8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

所以,我们在接近死亡的过程中,并不是消极等死,而是积极的活出永恒的价值,是在为我们在永恒里预备不朽的冠冕。基督徒的生死观是重视今生,是利用今生为永恒而活。

孔子的那句话就显得很荒诞。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我们该怎么活好今生还不知道呢,怎么可能知道死后的事呢?事实恰恰相反。

正确的说法是,未知死焉知生。如果我们不知道死后的事,我们就无法知道该如何活?因为我们活着的过程就是在接近死亡的过程,如果我们不知道穿越死亡的帷幕之后是悬崖还是美丽的风景,那么,我们就不知道我们人生的这条路应该怎么走。每个人都会先设定一个目的地然后再开始一段路程,也知道这趟旅程沿着路线行走,需要准备什么行囊。如果不知道终点站在哪里,那就是无头苍蝇一般的到处乱撞,如同迷路的羔羊,走完了一生,发现走错了,后悔莫及。所以,一定要先知道死,然后才能决定我们如何生活。

不知道人生道路的终点站是什么,我们就无法判断人生该如何活。但是,既然我们知道有一位上帝,我们最终都要向他交账,那么,我们这一辈子就应该为他而活。既然我们知道耶稣已经预备好了一条通往天堂的道路,我们就应该跟随他走这条通往天国的路,尽管这条路在这个时代是小路,走的人少。

所以,我们不能随波逐流,随大流,反而要敢于与众不同,走一条通往天国的窄路。死亡观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观。

以上我们谈到了圣经告诉我们的生死观。我们来回顾一下,依据圣经,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生死。

生死皆有益,不贪恋今生,不忽视身体,追求灵魂丰盛,为永恒而活

死亡观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观。基于圣经的死亡观,不仅让我们不惧怕死亡,更会激发我们活得更积极,而且活得有盼望。

但是,我们迟早还是要面对自己和亲人的死亡。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为自己或者为家人的生死作一些重要的决定。我们需要提前思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放弃治疗,在什么情况下要尽力抢救,如果亲人在疾病中受苦,是否可以安乐死。等等。

接下来我们谈一下,当我们自己或亲人面临死亡时,我们如何做一些比较艰难的决定。

首先让我们分清楚几个概念,英文单词是killing and letting die,杀人和任由他死去。killking杀人是指一个人主动做了一件事情,因此导致了一个人死。letting die是一个人不阻止或不能阻止另一个死去。杀人导致人的死因是,杀人的主动行为。任由一个人死去的死因不是另一个人主动做的某一件事情直接导致的,而是由其他原因导致的。

首先,根据十诫,不可杀人,消极的意义是要避免夺走人的生命。无论是蓄意杀人还是粗心大意导致误杀人都违背了不可杀人的律法。

从积极的意义上讲,我们要保护人的生命

但letting die,任他死去,情况就比较复杂。某些情况任他死去不属于杀人。比如,一个人遭遇车祸,伤势严重,救护车迟迟不能赶到现场,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死去,这不属于犯罪,不违背不可杀人的诫命。 

另一种情况,任由一个人死去就等同于杀人。比如,在一部电影中,一个人为了继承叔叔的一笔巨额遗产,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叔叔,拒绝给叔叔送药,尽管他的叔叔哀求他。他眼睁睁看着叔叔死去。这种任他死去,就等同于杀人。 

在什么情况下,任由一个人死去,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呢?第一,一个人有明显的被拯救的希望或可能性,第二,我们也有能力去拯救他的生命。当这两个条件都具备时,我们不应该见死不救。反而应该及时伸手相救。

在一下情况下任一个人死去不需要承担道德责任,可以任他死去。第一,一个人生命确实没有挽救的希望了,并有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明这一点。第二,患者主动要求放弃治疗,也无法被说服,坚持放弃治疗。第三,我们没有能力帮助。在上述情况下,这种情况下letting die,任他死去在道德上没有错误。

我们再来区分三个概念,首先是 自然死亡。这里的自然死亡包括因为疾病或意外事故而导致的死亡。

另一个是,主动死,通常是用被称为安乐死的技术手段,主动结束一个人的生命。

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是,拖延死亡时间。在这两者中间的是自然死亡。 

安乐死导致一个人比自然死亡的时间更早的死去。

拖延死亡导致一个人比自然死亡的时间更晚的死去。

我们先来看安乐死。安樂死是翻譯自英文euthanasia,字根eu-是愉快的意思,-thanatos是希臘神話中的死神。

但是,安乐死这种说法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这种死法很安乐。但事实上,无论使用什么措施,对大多数来说,死亡既令人不安,也不令人快乐。

安乐死有一个英文说法叫做mercy killing,怜悯地杀死。带着对受苦的病人的怜悯心去杀死他结束他的痛苦,这真的是一种怜悯吗? 

我们再来谈自然死亡。我们先来界定一下自然死亡。

我引用张立明医师在伦理学讲座上给自然死亡的定义。因为我不是学医的,所以,我不敢修改他的定义。就把他的定义借鉴过来。

自然死亡是指:按病人的意願(自主性),不使用高科技或可選擇的維生方式來延長疾病末期狀態的瀕死階段,讓疾病因自然進行而死亡。但絕不加工致死,亦不減去必須的或普通的醫療照顧而致死)。

自然死亡具备几个特征,第一,已经是疾病晚期导致的濒临死亡的阶段了,第二,不使用额外的措施加速死亡,第二,也不减少必须的和正常的医疗护理。第四,也不使用额外的特殊的科技手段来拖延死亡时间。让身体随着疾病的自然发展而死亡。

在基督徒的生死观中,自然死亡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圣经里说,生有时,死有时。我们知道肉体的生命迟早会离开世界,神掌管一切,也掌握我们死亡的时间,所以,自然死亡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我们对死亡之后与主同在的归属充满了盼望,所以,我们并不惧怕死亡,也无需拖延死亡。

拖延死亡是用手段让一个人比自然死亡的时间更晚的死去。

通常当人们对死亡之后的永恒世界没有把握,只对今生有把握,会有拖延死亡的倾向。但是,对于基督徒而言,我们的生死观让我们可以坦然接受自然死亡。

安乐死是用人为手段让一个比自然死亡的时间更早的死去。

在考虑拖延死亡还是安乐死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我们的动机和对生命的认识, 我们需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谁拥有掌握生死的主权。

是上帝。

当一个相信无神论不相信有永恒世界的人努力运用一切手段拖延死亡,其实是想要由人来掌控生死。

安乐死也是把死亡的主权放在了人的手里。人来决定一个人什么时候死。安乐死一旦合法化,将会导致滑坡效应式的伦理危机。

请大家来思考和分享

如果由人来决定什么时间死,痛苦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安乐死,那么,这个标准怎么定?谁来定?由病人自己决定还是医生来代替病人决定?一个病人只是为了减轻痛苦而选择安乐死,这相当于自杀。因为自杀的人也是因为自己感觉自己很痛苦。痛苦到什么程度可以合法的自己决定自己死呢?如果医生代替病人来决定是否可以安乐死,这就等于杀人。安乐死是违背圣经伦理的。

拖延死亡,在现实中让一个人的身体经历很多的摧残,或者微弱的意识经历极大的痛苦,也是不人道的。

根据我们上周谈到的基督徒的死亡观,我们不惧怕死亡,如果神命定我们离开世界的时间到了,我们就安然离去,不需要眷恋今生,拖着不走。对我们的家人也是如此。

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可以被挽救,应该尽力的抢救生命。如何拿捏尽力抢救生命和拖延死亡之间的界限呢?

如果生命有被挽救的希望,还是要尽力抢救。当有挽救的希望就是说,这种治疗是有效的。有效的治疗不应该放弃,因为我们要保护生命。

而拖延死亡则是在无效治疗的情况下,延缓死亡过程,拖延死亡时间。如果治疗是无效的,病人或家属放弃这种无效治疗,是可以接受的。

那么什么是无效治疗,这要在医学上对具体的个案进行判断。我们无法讲的很具体。

放弃无效治疗不等于自杀。放弃无效治疗的动机是把生命的主权交给神,自杀的动机是自己掌握生死的主权。放弃无效治疗的死因是疾病,自杀的死因是杀人者运用的人为手段。

我引用张立命医师的观点:放弃治疗的三个条件

病人及或家属同意

有明显的医学证据,证明病人的死亡已经临近。

病人的濒死期被特殊的医疗方法拖延着。

现实情况是非常复杂的。我们没有办法讲述所有人的所有可能的情况。只能谈一个大原则。具体的情况,大家要根据实际的处境,疾病的情况,医生的诊断等等做判断。

考虑标准,圣经中对尊重生命的伦理标准。不可杀人的诫命。

还有动机,(在第一单元我们使用生命这个概念。在这里为了和肉体的 生命做个分区,我们用动机)重点考虑我们这个决定的动机是什么,是不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是不是出于对上帝主权的顺服等等。

当亲友离世,我们会参加葬礼,追思礼拜。如何参加葬礼呢?

我们分两种情况谈。第一是信主的亲人离世。第二是不信主的亲友离世。

信主的亲人离世,我们基督徒也会悲伤,但也有盼望,甚至有喜乐。我参加的几次基督徒的追思礼拜都是有悲也有喜。但是整体而言,是喜乐 平安的氛围大于悲痛的情绪。在我参加的基督徒的追思礼拜上,都会出现笑场,当一个人分享死者生前的事迹,会谈到一些很轻松的有趣的事情,大家听了会开心的笑起来。这在美国基督徒的葬礼上是很常见的。

但是,当谈到亲人死去离开了我们,也会感动得掉眼泪。但我没有见过嚎啕大哭。通常是哽咽了几秒钟,抹去眼泪,继续为他的一生感谢神,并且因为知道他信靠了耶稣而现在与主同在感到安慰,并且知道将来我们也会见到他而充满了盼望。

在中国的某些地方的教会里,不允许基督徒在葬礼上哭。这种规定是不符合圣经的,而且容易让人在信仰上跌倒。约翰福音11章,主耶稣走近拉撒路的坟墓的时候,主耶稣也哭了。当然,主耶稣的哭应该不只是想到拉撒路,他想到的内容应该比我们在葬礼上想到的内容更深邃。但是,主耶稣的确体恤人的感情。夫妻彼此相爱,父母与儿女彼此相爱,邻舍之间彼此相爱,这种人与人的彼此相爱的感情是合神心意的。这种爱可以反映出上帝的荣耀。当死亡使得我们与离世的人暂时分离,也的确会有悲伤,爱的越深,悲伤越深。这种悲伤是基于上帝创造我们的时候,赋予我们的情感。如果一个人面对亲人的离世,没有丝毫的情感反应,仿佛是陌生人一样,那反而显得太冷漠了,也不彰显神的荣耀。所以,禁止在葬礼上哭,是非常不合理的,也是不符合圣经的。

但是,基督徒不应该只有悲伤,我们可以掉眼泪,但是也应该思想到耶稣基督的救恩使得我们的亲人去了一个更美的地方,在那里要比在世界更美好,所以,我们因此可以心灵得到安慰。而且将来我们也可以借着信心与他们在一起,并一起享受神的荣耀,所以,我们心里有盼望。这种盼望安抚我们的悲伤,因此我们不需要像不信主的人一样嚎啕大哭。反而,可以给其他参加葬礼的人述说我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告诉他们不是因为我们不爱他,我们爱他,也舍不得他离开,但是,我们知道他与主同在乐园,那里比世界更好,我将来也会与他在相聚,所以我们有盼望。这就可以传福音了。 

那么,对于没有信主的亲友离世,我们怎么面对呢。我们每个人的亲人当中,都会有一些亲人在没有信主的情况下离世。特别是当我们很爱这位离世的亲人,我们想到他没有去天堂与主同在,我们会很难过。的确,这令我们很难过。

但是,让这种难过的感情转化成积极的动力,给还活着的人竭力传福音。死去的人已经死了,没有机会,而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活着的亲人还没有信主,我们要把目光转向他们。

另外,对于那些死去的亲人,他们的灵魂一定很渴望他活着的家人信主,因为他知道没有主的同在的地方是多么可怕,是多么痛苦,所以,如果他的灵魂可以得到一点安慰的话,那么,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信主,不要去那个没有基督同在地方,将是给他最大的安慰。

主耶稣讲的财主和拉撒路的故事,就说明这了一点,大家有空可以再读路加福音16章。

这是我们如何面对亲人的死亡。有一天我们也会死去,我们的儿女和亲人也会面对我们的 死亡。我们该如何让我们活着的亲人在面对我们死亡的时候少些痛苦,多些祝福呢?

首先,在生前最好立好遗嘱。在遗嘱中可以交代一下,你的财产如何分配。这样可以避免儿女因为财产的分配而彼此反目为仇。这是对儿女的祝福和保护。

如果孩子还小,父母还年轻,也可以尽早写下遗嘱,不是等到老了才立遗嘱。因为中年人也可能意外死去。

在遗嘱中说明,如果有一天我意外死亡,我的孩子托给谁来养育。在美国,如果没有这样的遗嘱,父母意外离世,政府将会把孩子的抚养权拿走,孩子有谁来抚养,就不好说了。所以,父母在生前最好立下遗嘱,指定一个你信任的人,来接受孩子的抚养权。如果我离世,我的孩子交给某某人来抚养,我要把抚养权交给他。当然,你也需要事前和你信任的这个人谈好,他也愿意才可以。

遗嘱中的内容还可以较大一下,你是想火葬还是土葬。从圣经原则来说,无论是火葬还是火葬都不影响我们末日的身体复活。所以,火葬与土葬都没有真理上的对错。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和个人情况来决定。只要动机正确就可以。

遗嘱中也可以说明其他很多事情,如果你能想到的话,如果不违背圣经的原则,可以交代清楚。

在美国,这个遗嘱经过律师认证,就有法律效力。在中国的情况我不太清楚,大家可以打听一下,按照法律规定,早点立下遗嘱,并通过法律手续实施生效。一方万一。

中国人可能不太愿意做这件事儿,觉得活得好好的立遗嘱,不太吉利。这种想法不符合圣经,反而是一种迷信的心态。

正确的态度是,我们不知道明天如何,明天如何我们不知道,主若愿意我们才可以活着。所以,我们因为承认生命的主权掌握在神的手中,未来的事情不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自己不是生命的主人,上帝才是,所以,可以坦然的迎接明天发生的所有可能性包括死亡。

要摆脱迷信的吉凶的心理阴影,从圣经真理看待这件事。为了孩子尽可能减少父母的意外死亡导致的负面冲击,提前立好遗嘱。

当然,更重要的是,把福音留给孩子和其他的亲人。不仅是口头传讲福音,而且用你的生命见证福音的美好。趁着还活着,追求更丰盛的生命,结出圣灵的果子,让我们的亲人朋友看到我们的生命心里羡慕,也愿意信靠我们所信的主。也渴望活出基督里丰盛的生命。这是我们在死亡之前给我们亲友最好的祝福和礼物。

作业:基督徒应该如何看待死亡?这种对死亡的态度决定了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