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价值判断的三个视角
生命
我们在第一课谈到圣经价值观的内涵,圣经价值观是根据圣经建立的道德标准,以及为了做出蒙神喜悦的选择,而在具体处境中进行的价值判断。
我们谈到了价值判断的三个视角:标准,处境和生命。第二课我们讲了上帝主权的三个 视角:上帝的掌管、权威和同在。
价值判断的三个视角与上帝主权的三个视角有非常奇妙的对应关系。上帝掌管我们的处境。我们从上帝的权威的话语中找到行事为人的伦理标准。我们因着上帝的同在可以经历神在我们生命中的作为。这一堂课我们在深入来谈价值判断的三个视角:处境,标准和生命。
处境、标准和生命,这三个视角为我们处理人生问题提供了三个切入点。
如果有弟兄姊妹遇到了人生难题,来找你咨询意见。你如何帮助他呢?你可以从这三个视角来帮助他理清思路。或许你可以问他三个问题。
针对处境,你问他:你遇到了什么问题?当他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了解了他的处境,而他也在陈述的过程中再次面对他的处境。
针对标准,你问他:圣经有哪些教导可以应用在你的处境中?这个问题促使他从圣经中寻找道德伦理的标准。
针对生命,你问他:你需要做出哪些改变呢?这个问题促使他面对自己生命的问题。
当然,现实的情况总是很复杂,不是这三个问题可以解决的。在处理每一个世纪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问很多问题。而这三个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三个思路,或者说是探讨一个问题的三个切入点。
但这三个视角不是独立的,而是环环相扣,关联在一起的。很多时候,我们思考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就要进入第二个问题,思考第二个问题的时候,就要牵连到第三个问题。这只是三个视角,是做价值判断和人生决定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的三方面的因素。
接下来,我们具体谈着三个视角。首先谈生命。
我们常常用我们所做的事情的成败来判断人生的价值。我们非常重视我们所做的事情的结果。但是,我们不要忽略了我们的生命,比我们所作的事情更宝贵。的确,我们做的事情有价值,尤其是为神的神国所作的事情,是有价值的,但是,不要因为做事情而忽略了我们这个人生命的价值。
路加福音10:17-20节,七十个门徒奉主耶稣的名赶鬼。非常成功,高高兴兴的回来汇报成绩。路加福音10章17节说,那七十个人欢欢喜喜地回来说,主阿,因你的名,就是鬼也服了我们。主耶稣在18-20节说:我曾看见撒但从天上坠落,像闪电一样。我已经给你们权柄,可以践踏蛇和蝎子,又胜过仇敌一切的能力,断没有什么能害你们。然而,不要因鬼服了你们就欢喜,要因你们的名记录在天上欢喜。
也就是说,有一个比他们能成功的赶鬼更值得欢喜的理由,那就是,他们的名字记录在天上。那意味着他们是天国的子民,他们的在神的荣耀中有份的。也就是我们的生命重生得救,这值得我们在感恩中欢喜快乐。
在神的眼中,我们的生命有价值。主耶稣用失羊的比喻,用妇人丢了一块钱的比喻来描述祂是如何珍惜每一个失丧的灵魂。这些比喻大家都很熟悉。所以,在我们的价值观里,不要忽视生命。当然我们所说的生命不只是肉体的生命,更包括我们属灵的生命。
哥林多前书 9:27,保罗说,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保罗当然不轻视福音事工,但是,他并没有轻视生命的操练。所以在殷勤传福音的同时,他攻克己身,叫身服我。
关于生命,我们重点品格、动机和责任这是三个因素对价值观的意义。
品格:
彼得后书1:4-11说,神的神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皆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4因此他已将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赐给我们,叫我们既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得与神的性情有分。
接下来,经文谈到了殷勤、信心,德行,知识、节制、忍耐,等等。最后,劝勉我们应当更加殷勤,使你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你们若行这几样,就永不失脚,这样,必叫你们丰丰富富地,得以进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
神的心意是叫我们丰丰富富地进入耶稣基督永远的国。我们不仅得生命,还应该追求更丰盛的生命。而生命丰盛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我们的品格。圣灵住在我们里面让我们结出圣灵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这些都是一些美好的品格。
如果一件事情做失败了,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功课,让我们的生命得到操练,品格变得更丰盛,那么,我们就没有浪费失败的经历。这不是说事情的成败不重要。我们当然应该竭力把神托付我们的事做好。但是,通常当我们做事情的时候,运用美好的生命品格做事,可以更好地被神使用。有些时候,即使我们的品格有瑕疵,神也可以使事情成就,但那是神的作为。事情的成果不能证明我们的生命品格没有缺陷。神使用人做事情,也常常通过事情来改变人。
很多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是,比学习效率和成绩更宝贵的是,在学习中操练敬虔的品格。做家长的,都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但是,却忽略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塑造的品格,那么,家长的价值观就需要纠正。因为生命的品格,比如忍耐,顺服,忠诚等等这些美好的品格要比脑子里储备的知识的信息量更有价值。
动机:
我们再来谈动机。神不仅看我们的行为,也看内心。我们通过几节经文谈动机包括那些因素。
当保罗谈到吃食物的问题时,在罗马书14:15-16写道,你若因食物叫弟兄忧愁,就不是按着爱人的道理行。基督已经替他死,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败坏。不可叫你的善被人毁谤。
14:21 无论是吃肉是喝酒,是什么别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作才好。
14:23若有疑心而吃的,就必有罪,因为他吃不是出于信心。凡不出于信心的都是罪。
在几节经文到了两种动机:一个是信心,一个是爱心。吃食物或不吃食物,动机是否出于信心或爱心,这决定了行为的道德性质。
同样是谈到饮食的问题,哥林多前书 10:31 写道,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
这里谈到了另一个动机:为了荣耀神。荣耀神是吃或喝的目的。目的是尚未实现的目标,我们盼望实现这个目标,所以,把这个盼望当作了我们做事情的目的。所以,我们把这个动机定义为盼望,当然,也可以定义为目的。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盼望实现什么目的。
我们谈三个动机可以分为这三个方面:信心,爱心,目的。
当我们做一件事情的之前,要察验我们这三方面的动机。我们是否出于信心和爱心,是否为了荣耀神的目的而作。
威敏斯特信仰告白 第16章“论善行”,就对多处圣经的经文进行了总结,我在把那段总结总结一下,真正的善需要具备几个要素。我们第一堂课就谈到,判断善恶的标准是依据神自己的性情,神所喜悦的事是善,所以,这里说的善,是指讨神喜悦的事。一件事情要讨神喜悦,需要具备几个条件,包括:信心和爱心,符合圣经原则的途径或方法,以及目的是为了荣耀神。信心和爱心,以及目的,这是动机的部分,需要是基于对神的信心,和对神对人的爱心作为出发点,目的是为了神的荣耀。做事情的方法手段,这是具体的外在的行为,也需要符合圣经原则。
当我们需要做价值判断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意义来检验,一件事情是否符合圣经价值观。
比如,关于基督徒夫妻生孩子的问题。在要孩子之前,我们应该预备自己的态度。 我会建议当事人从这几个方面检验。第一检验动机。从信心的层面来说,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是否相信神掌管生育?我是否相信,即使我不能生孩子,神也是全能,也是良善的,并且也是爱我的?比较理性的成熟的基督徒,在这一关都可以过。第二,爱的层面,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是否爱神超过爱一个孩子?进一步说,我渴望得到一个孩子的愿望是否导致我因为没有孩子而对神有抱怨?这一关很多人可能就不太容易过了,因为这涉及到欲望和情感。
但是,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有挣扎,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那就认真祷告,求神帮助,调整自己的动机。做这样的两种思想准备。第一,如果最终我都没孩子,我仍然因着神的爱和爱神的心而感到满足。第二,如果有能孩子,让我不要因为有了这个孩子而剥夺或削弱了我对神的爱。在爱的层面,归正自己的动机。第三,在目的层面,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要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为了让我的人生更圆满吗?
当然,基督徒都知道标准答案,是为了荣耀神。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借着有一个孩子荣耀神?如果要让神得着荣耀,那就不是如何生一个孩子的事情,而是如何养一个孩子的问题。如果真的为了荣耀神而要一个孩子,在孩子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夫妻二人就要认真而严肃的思考,如何教养儿女是最好的培养敬虔后代的方式。一旦妻子怀了孕,在短暂的喜乐之后,立即要感受到一种迫切的责任,赶快预备自己作合神心意的父母。如何在未来的一场灵魂争夺战中为孩子的救恩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等等,很多的问题就随之而来了。
再考虑途径和方式。神设计的生孩子方式当然是夫妻结婚的方式生孩子。如果夫妻结婚很多年不能生孩子,是否可以使用试管婴儿呢?那就要研究一下,试管婴儿的技术是否符合圣经原则。
就我有限的了解,很多试管婴儿的操作过程中会制造不止一个受精卵,只把质量好的植入母体。技术人员认为治疗不好的受精卵,会被杀死。我是坚信,生命是从受精卵产生的那一刻就开始的。所以,上述技术操作,杀死受精卵等于堕胎,这是违背圣经原则的。有些人是选择把不植入母体的受精卵冷冻起来。现在全世界有很多很多被冷冻的受精卵,就是在试管婴儿的技术操作中产生的。这是一个很大的伦理学的问题。我也是不支持冷冻起来的。因为一旦冷冻起来,会能保证冷冻多久,最终是什么命运呢?
所以,有人问我是否支持试管婴儿,如果单从技术层面来说,不考虑动机,只有一种情况我可以接受,那就是,只制作一个受精卵,不管质量如何都植入母体。或者,你制作两个受精卵,两个都要植入母体。但是,我不知道在现实中是否可以做到一点,因为考虑到成本,很多因素,我不知道是否可以实现这个要求。
如果是这样的话,很多基督徒的夫妻就没有孩子了。那么,如果真的是这样,就回到动机,我们的目的是荣耀神,那么,荣耀神的途径有很多,如果神不赐给我孩子,我就不以生养儿女荣耀神,我同样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荣耀神。我愿不愿意接受另一种荣耀神的方式?我知道,讲这些话,可能会让勉励这种挣扎的弟兄姊妹不高兴,因为处在这种挣扎当中是很看痛苦的。但是,让我们无论感受如何,能做讨神喜悦的决定。
责任:
我们在做价值判断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神给我们个人的责任。
考虑个人“责任”时的几个原则:
第一,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事情需要管理,神的国度有太多的事工需要去做。神不是使用一个人做成所有的事情,而是使用很多人分工合作,每个人领受不同的责任,在不同的职分上发挥自己的功用。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做所有的事情。 比如,有五件都很有价值的事情摆在你面前,你只能根据神给你的责任去选择其中一个,或在完成责任的前提下,兼顾另一个。
比如神学家和一位在福音禾场上的宣教士,他们都在为主做工,两者在神的国度里承担的责任都很有价值。但是,神给他们的托付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一个神学院老师的机会摆在他们两个人的面前,可能那个神学家接受了,但是宣教士没有接受。 他们选择要做的事情也会不一样,是因为他们在神国度里的责任不一样。
关于责任,我们谈这样几个原则。通常情况下应当忠实履行责任。如果你是一位母亲,就忠于母亲的责任。如果你是一位妻子,就忠于妻子的责任。弟兄们,在丈夫或父亲的角色上忠实地完成自己的职责。 很多人同时肩负好几个责任,需要兼顾。
第二,在特殊情况下要舍弃一些责任。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我们需要为信仰付代价,要割舍人生当中的某些责任。比如,在某些穆斯林社会,一个人如果放弃伊斯兰教改信基督教,他会被家人逐出家门。一位母亲因此无法承担母亲和妻子的责任,但是,她仍然选择了跟随基督。这不是因为她不愿意承担责任,而是因为她的家人强行剥夺她的责任。她如果要继续履行母亲和妻子的责任,她就不得不放弃信仰。在这种情况下,她选择了耶稣。在这种情况下,路加福音14:26主耶稣的话适用在她身上—— “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
第三点:不要制造借口逃避当尽的责任。跟随主需要付代价。在很多情况下,跟随主的代价是在家庭、或职场上付的代价。
几年前,我自己也经历这样的挣扎。我喜欢呆在教会,胜过我呆在家里。因为呆在教会,有聚会的时候,我很享受和弟兄姊妹的聚会。平时没有聚会的时候,我可以安静的读书、看圣经、预备讲道,没有人来烦我。我很享受。但是,回到家里,就要面对孩子的吵吵闹闹,就要和妻子解决很多家里的柴米油盐的琐事。这些事情,我不喜欢。所以,我宁愿离开家,到教会里去。而且当我去教会的时候,我还有一个很光明正大的理由,我是去服侍主,做神国度的事情。但是,我实在为自己逃避家庭的责任找借口。我曾经经历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挣扎。
后来,我发现,神的荣耀要藉着我彰显出来,需要我在家里面,在厨房里,在锅碗瓢盆中表现出的感恩和喜乐。在孩子吵吵闹闹的时候表现出的忍耐,来结出圣灵的果子,展现出神的荣耀。经历神不只是在教会里,在传福音的禾场上,在家里更可以经历神。在面对孩子的问题,在面对夫妻的之争的时候,破碎自我中心的性情,祈求神所赐的智慧和爱,等等。所以,后来,我认识到,我不能用服侍教会作为逃避家庭责任的借口。
但还有另一种相反的情况。那就是,用家庭责任作为借口拒绝跟随主。路加福音9:59-62,(主耶稣)又对一个人说:“跟从我来!”那人说:“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神国的道。”又有一人说:“主,我要跟从你,但容我先去辞别我家里的人。”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 这两个都用家庭责任作为理由,就拒绝跟随耶稣的呼召。当然,主耶稣并不叫我们为了信耶稣而六亲不认,冷酷无情。在这里,主耶稣点出了他们的信仰和动机出了问题。家庭责任只是他们用来掩盖错误动机的借口。
所以,这又回到了我们前面谈到的动机这因素上来。我们要凡事省察,我们真是的动机是什么。
第四,一旦选择就要为选择承担责任。有些时候,很多事情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选择。我们一旦选择一件事,我们就要为我们的选择承担责任。要么就不要选择,一旦选择就要负责。 我们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我们的属灵恩赐,神给你的托付是什么,我们的身份,它是否与我们已经承担的责任相冲突,等等。
教会历史上,弟兄会的属灵前辈达秘曾经和一位姊妹鲍格特有非常要好的属灵友谊。他们也考虑是否结婚。达秘在侍奉和婚姻之间需要做一个选择。达秘已经心意已定,未来为传道而四处奔走,他无法尽到做丈夫的责任照顾好妻子。他也不愿意亏欠鲍格特。所以,他最终决定,不和鲍格特结婚。后来达秘一生未婚,独身到老。鲍格特当然很难过。在这种背景下,她写下了一首诗歌《主耶稣,我羡慕活在你面前》。
这堂课,我们谈到了个人生命包含的三个要素,品格、动机和责任。
这堂课的作业是:(1)面对人生抉择的时候,我们需要从个人生命的哪些方面考虑问题,并根据什么原则考虑?(2)从信心、爱心、途径(方法)和目的,这几个方面思考你面对的人生选择?
下一堂课,我们讲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