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与工业革命 || 马祖科尼(历史上的殉道士之三)

 

历史背景: 启蒙运动与工业革命

(主后1600-1900年)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西方社会精神蜕变的转折点。当我们站在基督信仰的立场整全地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会看到一个光明的季节,也会看到一个黑暗的季节;我们会看到一个希望的春天,也会看到一个绝望的冬天;我们除了看到人们直奔天堂,也会看到人们在直坠地狱。

宗教改革改变了欧洲的宗教与文化。16-17世纪欧洲掀起了一场科学革命。古希腊时代,哲学与科学不分家。奥古斯丁之后的中世纪,哲学与神学不分家。16世纪,现代科学起源之初,科学与基督教神学不分家,因为这场现代科学革命根植于基督教信仰。或者说,是基督教的世界观催生了现代科学。同时,基督教信仰也催生了现代民主和法治精神。基督教信仰如同肥沃的土壤孕育了人类文明的丰硕果实。

但是,科学、民主和法治的果实也对人类构成了试探,诱惑人们放弃基督教的土壤,单凭这些果实去追求人类乌托邦。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并非所有人都想要放弃基督信仰,但是整体而言,人们开始挑战传统信仰和圣经权威。逐渐地,人们用理性取代了信心,用科学取代了圣经,用人的经验取代了上帝的启示。

人们厌倦传统信仰和教会体制。康德 (Immanuel Kant) 为价值判断提出了一个纯粹的理性基础,并为所有思想提出了一个“人本”的基础。卢梭用浪漫的想象力描绘的人类“自然状态”背离了圣经中的原罪论。圣经世界观的基础被世俗哲学拆毁。人权和自然法,这些原本从圣经中可以找到根源的概念,却被思想家们抛弃了圣经的基础。在社会学领域,自然权利的概念取代了悔改的责任。归根结底,是因为在信仰层面,人类想要摆脱上帝的权威,追求人的“自主”与“自治”。所以,神学家约翰弗兰姆说,那是一个黑暗的时代。启蒙运动的思想转变带来的现代主义的危机,也为后现代社会的进一步沉沦铺就了道路。

但在启蒙运动的浪潮中,上帝仍然使用一批忠心的子民成为属灵复兴的中流砥柱。18世纪,英国却经历了以约翰卫斯理为代表人物的属灵复兴。这一股追求圣洁的敬虔运动在启蒙运动和现代科学的浪潮中如同一股清流。这股信仰的力量悄悄地改变了韦博福斯的生命,并支撑韦博福斯经历几十年的努力成功在英国通过立法终止延续几千年的奴隶贩卖。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北美大陆也正在经历由约拿单爱德华兹等人引领的一场属灵大觉醒。这场属灵复兴为美国社会传统打下了信仰基础。再一次,我们看到,西方思想的两条道路并行发展,一条是启蒙运动中用人的理性和经验开辟的人本主义的道路,一条是基于上帝启示的基督信仰捍卫的神本主义的道路。

因着人的罪性,人享受了基督教信仰产生的祝福,却要把基督信仰丢弃掉。但因着上帝的普遍恩典,祝福仍然逗留在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工业革命。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快捷而方便。空间的距离不再是宣教的阻碍。

宣教士们利用交通技术将福音带给更多的未得之民。福音的种子随着宣教士的脚踪被播撒在南美洲、非洲大陆、亚洲,大洋洲,等很多地方。无论是原始的部落、孤寂的岛屿,还是遥远的城市,都有人陆续听到耶稣的名字。

然而,西方宣教士常常在跨文化的宣教工场遭到反对和恶待。当地人通常不会轻易接纳宣教士,甚至将他们视为用心险恶的侵略者。 同时,在西方宣教士自己的国家,基督教正在经历无情的打击。虽然,在西方国家,民主和人权思想推动了宗教宽容,但那个时代的精神缔造者——卡尔·马克思、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等人——都把基督教当作他们要草地出门的对象。他们认为,基督教信仰的时代结束了。当欧洲的宣教士付上生命的代价到偏远地区耕耘禾场的时候,他们故乡的信仰土壤正在变得贫瘠。

所以说,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宣教士跟随基督的足迹与其他时代的圣徒并无两样。他们为福音所付的代价仍然是沉重的。马祖科尼就是这样一位见证人。

马祖科尼

1826-1855

马祖科尼生于1826年,死于1855年。马祖科尼的时代,科学技术推动了交通技术的发展,航海术也有突飞猛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交通技术可以把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交通技术并不能缩短人与上帝的距离。快捷的交通技术可以帮助宣教士更快地把福音传给远方的人,但快捷的交通技术也可以更快地宣教士带到禾场上危险的境地。但是,他们并不惧怕,因为他们距离上帝并不遥远。他们奔赴天国的旅程无需交通工具的承载。

十九世纪初,前往南太平洋的宣教士在临行之前与亲友说“再见”的时候总是语重心长,因为他们知道,这一趟宣教行程很有可能是一去不返。飘洋过海的遥远距离,岛上不友好的居民,还有热带疾病,构成了三种不可预期的危险。但是,对于马祖科尼来说,他与家人道别时还有另一个沉重的包袱,那就是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正在恳求他留在家乡米兰附近寻找他的呼召,不要去太遥远的地方了。因为父亲已经有三个孩子夭折,另有六个孩子都奉献给了上帝。为什么这个孩子还要去那么遥远的地方侍奉上帝呢?

马祖科尼告诉父亲,他会经历的危险与他将会得到上帝给予他的奖赏不能相提并论。他的使命是向现今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周围的偏远岛屿的人传福音,当时很少有西方人愿意前往那些地方。马祖科尼问父亲:“如果不通过上帝拣选的仆人传讲福音,这些岛屿上的人将如何找到通往天堂的路呢?” 最终,马祖科尼说服了父亲。

马祖科尼毕业于一座宣教学院。他将与其他六位基督徒一起踏上这条宣教之旅。 七年前,由十三个人组成的宣教队伍前往美拉尼西亚。他们遭遇了疟疾。土著人殴打并赶走了他们。马祖科尼是第二波前往那里的宣教士。

1852 年夏,马祖科尼的宣教队伍抵达悉尼,然后前往鲁克岛。马祖科尼在那里的第一个晚上就感染了疟疾。很快,鲁克岛上的所有宣教士都病倒了。

疟疾来了又去,宣教士的生命受到了威胁。1855 3 月,一位宣教士死去了。马祖科尼从第一次疾病中恢复过来,但随后又遭受了最严重的疟疾。他的上级命令他返回悉尼。他在那里休养,并购买了宣教需用的物资。

马祖科尼离开鲁克岛之后,好几位当地酋长的家属接连死亡。岛上的土著人认为,这些白人入侵者搅扰了死者的灵魂,才导致了他们的死亡。他们决定消灭这些宣教士。于是,宣教士们被迫撤离鲁克岛。但与此同时,马祖科尼却正在离开悉尼返回鲁克岛。 

撤离鲁克岛的宣教士船与返回鲁克岛的马祖科尼的船同时行驶在太平洋上,只是他们朝着相反的方向。

1855 9 25 日,一群土著人在伍德拉克湾靠近了马祖科尼的船。他们假装要给马祖科尼做向导,并帮忙卸货。于是,他们跳上马祖科尼的船。他们拿出来了在简陋的衣服下藏着的刀和斧头。他们攻击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马祖科尼。斧头击中了马祖科尼的头部。马祖科尼死了。其他船员也很快被杀。

如果马祖科尼不从悉尼返回鲁克岛,或者晚些时候在动身,那么,他或许不会遇难。从悉尼到鲁克岛之间的距离仿佛就是生命与死亡的距离。但事实上,马祖科尼已经在基督里跨越了生命与死亡的距离,他已经在基督里出死入生。因为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把永生赐给凡相信他的人。工业革命时代的蒸汽机火车和轮船的烟囱上冒起的一缕长烟是人类技术进步的标志。但是,追寻耶稣基督脚踪的宣教士们行走的足迹却是上帝的国度在地上拓展的标志。

马祖科尼的遭遇是宣教事工的挫折吗?是的。身在米兰的马祖科尼的父亲会悲痛吗?会的。但是今天巴布亚新几内亚三分之二的人口是基督徒,这是马祖科尼无法想象的祝福。马祖科尼在日记中曾写道:“我不知道上帝为我明天的行程预备了什么。我只知道一件事——如果上帝是良善的,并且深深爱我,那么其他的一切,平静或风暴,危险或安全,活着或死去,都只是永恒的爱一闪而过的表达。”

默想与分享:

第一,        回顾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基督信仰对人类文明有何积极影响?

第二,        你从马祖科尼的见证中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