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逼迫与马可殉道(历史上的殉道士之一)

 

 初期教会罗马逼迫时期

(主后34-313年)

当使徒约翰写完《启示录》的时候,起初的那些门徒中只有他一个人还活着。他们所有人都为基督受苦,大多数人为基督的缘故而惨烈的方式殉道。他们见证了耶稣基督复活的身体。这些见证人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宣告这个复活的神迹。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至高的特权。他们愿意为此付上生命的代价。一个人不会为了坚持宣称一个自己明明知道的谎言而忍受折磨和痛苦的死亡。那些早期的门徒对世人说:“耶稣复活了!”。他们面临威胁、痛苦和死亡,但是他们坚持宣告耶稣的复活。因为,耶稣的复活是他们见证的事实。他们用死亡成为后人的榜样,我耶稣的复活作了见证,为教会留下属灵遗产。

从 耶西的根长出的嫩芽被殉道者的鲜血浇灌着。他们当中,有些人的名字和故事是我们知道的,有些人的名字和故事则需要等到我们在天堂在上帝的宝座前才能听到。

在主耶稣诞生前,罗马帝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原有的立宪共和政体变成了国家元首政体,凯撒大帝的养子盖乌斯·屋大维是第一任元首。 虽然元首受宪法约束并需要与元老院合作,但元首拥有广泛的权力,很容易变成暴政。公元 64 年左右尼禄统治时期就是一个典型的暴政。公元 64 年罗马城被火焚烧,基督徒受到虚假的指控。在那之前,基督徒享有与犹太人相同的特权,即使他们的一神论挑战了罗马宗教的崇拜,他们也被允许进行礼拜。然而,当使徒保罗开始在小亚细亚的外邦人中建造教堂时,罗马将基督教视为对罗马政权的挑战。尼禄杀了许多基督徒,包括保罗。

罗马帝国治下的另一次大迫害发生在 249-251 年,德西乌斯皇帝在任期间。在经历了短暂的平静之后,在瓦勒良执政期间罗马帝国又恢复了对基督徒的迫害。尽管如此,到了第三世纪末期,罗马控制的一些地区的大多数居民都归信耶稣基督。跟随基督的代价是高昂的,但人们仍然愿意付上沉重代价去跟随耶稣。当时,甚至有许多国家领袖和知识分子信耶稣了。教会不仅没有被罗马政府的逼迫所消灭,反而在逼迫中迅速成长。

当教会成长,罗马政权则用逼迫回击教会。公元 4 世纪初,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展开了最后一次对基督徒的大迫害。从303年开始,直到311年,八年的时间里,教会遭受了罗马的宗教法的严厉打击。

312年,君士坦丁率领携带雕刻十字架的盾牌的军队,在米尔维安桥之战中击败了马克森提乌斯。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实行对基督教和其他宗教的宽容政策。 337 年,君士坦丁去世前不久也接受了洗礼。380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将基督教设立为罗马国教。

在罗马边境,蛮族的进攻仍然造成基督徒的苦难。但是,在罗马帝国内部,教会发展壮大,来至政府的官方逼迫结束了。接下来,欧洲历史逐步过渡到了中古世纪,那是一个基督信仰为主流的时代。基督信仰在欧洲扎根,改变了西方文明,也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但是,让我们不要忘记,初期教会无数殉道者的鲜血。 从主耶稣升天一直到公元第四世纪,大约三百年的逼迫患难,传道者与殉道士追随主耶稣的脚踪,用鲜血浇灌着耶西的根长出的嫩芽。神的国度如芥菜种长成参天大树。 

马可

在初期教会的众多殉道者当中,有一个人名叫马可。 我们所说的就是马可福音的作者。按照今天的话,马可应该算是个“富二代”。他的母亲马利亚是一位虔诚而富有的基督徒。我想,正是因为他的家境宽裕,所以,常在家里举行聚会。马可的母亲玛利亚经常在家里接待主耶稣和的门徒。彼得从监牢中出来后,也是当马可的家里去,因为当时很多人在那里聚集祷告。马可福音15章记载了一个逃跑的少年人。当时,门徒都离开耶稣逃走了。有一个少年人,赤身披著一块麻布,跟随耶稣,众人就捉拿他,他却丢了麻布,赤身逃走了。普遍认为,这个少年人就是马可。

在耶稣复活的时候,马可还是个年轻人,他还有很多人生的功课需要去经历。路加在使徒行传中记录了他的一些学习经历。 马可的表兄巴拿巴曾经和马可,保罗一起去宣教。 显然,那是一趟艰辛的路程。年轻的马可受苦的能力受到了考验。当他们到达土耳其南部的旁非利亚时,马可离开了保罗和巴拿巴,回到了耶路撒冷(使徒行传 13:13)。

马可的中途退场导致了保罗和巴拿巴的意见不合(使徒行传 15:36-40)。巴拿巴认为,应该继续带领马可宣教,给他继续锻炼的机会。而保罗则对马可感到失望,不愿意继续带领马可同行。

马可继续跟随巴拿巴传道。后来,马可又有机会与彼得一起侍奉(彼得前书 5:13)。马可在侍奉中不断成长。后来,保罗也对马可的侍奉表示赞赏,并重新接纳马可(歌罗西书 4:102 提摩太前书 4:11;腓利门书 23-24)。

马可与亚历山大这座城市有着长期的联系。在亚历山大教会的建立与牧养中,马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亚历山大城原本强大的异教势力。耶稣基督的福音在这些不悔改的异教徒看来是坏消息。当马可来到亚历山大城的时候,城里的异教徒就盯上了他。但因着种种原因,异教徒们并没有立即对马可下手。很多年过去之后,一群暴徒终于向马可伸出了他们的魔掌。

亚历山大城铺就这鹅卵石的街道。街道上的鹅卵石经历了岁月的打磨,平顺而光滑。马可颤抖的双脚踩在鹅卵石的街道上,他的身体被人用绳索捆绑着。一群暴徒用绳子拽着马可,马可步履蹒跚,跌跌撞撞,如同游街示众一般,穿过鹅卵石的街道。他的身体上布满了伤口,鲜血从他的伤口渗出,渗透了撕裂的衣裳。

但是,马可没有再像他多年前在旁非利亚那样退缩。他没有想要中途退场。他坚持着对耶稣基督的信心,没有否认,没有动摇。 那一夜,马可被丢在潮湿而寒冷的牢房里。第二天,他被人用同样的方式游街示众。就这样,马可在羞辱与疼痛中用尽了他的最有一点力气。他的身体倒下了,一动不动。

暴徒们叫嚣着,要焚烧马可的尸体。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一阵暴风雨不期而至。暴徒四散奔逃,丢下了马可的尸体。远处观望的基督徒顶着暴风雨取走了马可的身体,将并将马可埋葬。雨水湿透了那些基督徒的衣服,也洗去了马可身体上的血渍。血缠着雨水,从鹅卵石的街道上流过。

初期教会的三百年,有太多向马可这样的殉道士。有太多如马可一样从软弱变得刚强的基督徒。

弟兄姊妹,你在马可的身上是否会看到你的影子?我们是否也像在旁非利亚中途退场的马可一样有诸般的软弱?但是,我虽软弱,主刚强。若我们愿意将自己降伏在神的手下,他可以在我们的生命中注入能力,以至于有一天,如果我们走在那天鹅卵石的街道上,我们也可以不再退缩。不是因为我们很勇敢,乃是因为主的能力够我们用。愿我们都被主塑造,从软弱变为刚强。

默想与分享:

第一,          回顾初期教会的头三百年历史。你从中可以学到什么功课?

第二,          你从马可的生命中可以学到什么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