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世界观的基础

 


                                                          什么是世界观?

世界观是自古以来人人都有的看待世界的观念。直到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发明了“世界观”(德文 Weltanschauung)一词来描述这一套观念。并不是康德发明了世界观,而是他提出了一个词来描述自古以来每个人都有的思想体系。

世界观可以简单定义为,一个人解释并回应现实世界的观念。

这里有两个词值得注意:解释和回应。比如,我们看到贫富不均的社会现状,如何解释这个现象。这是世界观要解决的问题。在解释了之后,我们如何回应这个问题,是身体力行帮助穷人,还是冷漠地不管不问,或是愤世嫉俗地劫富济贫。这是世界观指导的行动。

世界观包含了思想观念,也指导言语和行为。一个人的世界观反映了一个人的信仰。基督徒的信仰包含了思想观念,也强调言语和行为要与我们的信念相符合。

世界观解答几个问题:世界从哪里来?世界出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世界的问题?世界的结局是什么?

世界上敌对上帝的社会思潮对这四给问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构建了违背圣经真理的 世界观,也引发了背离上帝的社会活动。所以,我们需要建立符合圣经的世界观才能不效法世界。

我们可以把这四个问题应用在个人身上:我从哪里来?我出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我人生的问题?我的结局是什么?

这四个问题的答案构成了人生观。世界观塑造了人生观。因此,世界观是否正确决定了我们是否能按照上帝的心意生活。

世界观像树的根。我们的生活就像是这棵树所结的果子。 一个人用进化论的世界观看待人的生命。另一个人用圣经的世界观看待人的生命。这两个人在面对堕胎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想法,并可能采取不同的行动。

世界观又像一幅眼镜。每个人都是透过世界观的眼镜看待现实,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一个人用佛教的世界观看待世界,他对世界会相对消极。一个人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去看待世界,他可能会比较激进,甚至愤世嫉俗。这两种世界观,会导致两种不同的人生。前者可能会远离世俗。后者可能投身激进的革命运动。但是唯独圣经还原了世界的真相,透过圣经看世界,我们可以看得清楚而准确。

为什么要建立合乎圣经的世界观?

Pew Research2018-201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美国,基督徒的人口比例随着世代的发展在迅速减少。如果按照出生年代划分,沉默世代 1928-1945)基督徒比例是84%;婴儿潮世代(1946-1964)基督徒比例是76%X世代 1965-1980)基督徒比例是 67%;千禧年世代(1981-1996)基督徒比例是49%

很明显,基督信仰正在一代一代地被失去。在美国,在教会长大的年轻人,成年后远离教会的比例也在升高。2011年的比例为59%2019年的比例升高到64%。北美华人教会第二代信仰流失率则高达90%

上帝给基督徒传承信仰的责任。而现实是,基督徒的信仰没有传承下去,反而被逐渐抛弃。信仰的差异不仅导致了两代人对圣经权威和教会的态度不同,也导致了两代人对待社会问题的看法不同,比如同性恋问题、种族问题、政治立场,等等。2020年,美国华人基督徒家庭中,普遍出现了两代人在这些问题上产生激烈冲突的现象。 这反映了两代人不同的世界观。而世界观的冲突是信仰冲突造成的。因为信仰塑造了世界观。世界观影响了信仰。

这并不是说父母一代人的观点总是对的,下一代年轻人总是错的。而是说,一代人比父母更容易受到当下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的世界观更容易被世俗思想塑造。

William Craig观察美国社会现状之后说:“青少年基督徒在高中和大学受到非基督教世界观和铺天盖地的相对主义各种方式强烈的思想冲击。如果家长在知识上不能与他们的信仰对话,如果家长不能为基督教有神论提供有力的辩护,并给孩子的问题提供好的答案,那么我们将真的处在失去年轻人的危险中。简单地给孩子讲圣经故事已经不足够了。他们需要教义和护教。”

基督徒和教会长期以来忽略了依据圣经建立整全的世界观。正如Francis Schaeffer(薛华)所说:“跟随耶稣意味着生活的每一方面都要被改变,所以,基督教信仰是一整套整全而复杂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美国的基督徒忘记了了一点。美国基督徒只是关注某一部分事情,比如个人与耶稣之间的私人关系。但是,基督徒却忽略了把耶稣基督的真理实践在哲学,伦理,政治,经济,媒体,科学等许多领域。”

这是弯曲悖谬的世代。世界卧在恶者手下。世俗潮流背离上帝的心意。有人问,世界如此悖逆,上帝为何不管?事实上,上帝没有不管。上帝正在护理这个世界。上帝的方法之一是让基督徒和教会宣扬真理,抵挡错谬。上帝把真理和属灵的权柄赐给了教会,叫我们这些蒙恩得救的人拿起真理的武器投入属灵的争战。

“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 (哥林多后书10:4-5

这里的“计谋”包括了理性的诡辩、思想观念、背离圣经的哲学思想、意识形态、错误的世界观,等等。我们要将人的心意夺回。“心意” 包含了思想观念、心灵的感受,等等。这些都要顺服基督。这段经文与罗马书12:2节中叫人“心意更新而变化”是同一个目标。

我们注重如何个人灵修、祷告、读经、教会服侍。这些都不可缺少。但是,我们没有留意如何用圣经真理看待经济、法律,历史、政治、文学、艺术,教育,等等。我们觉得这些问题抽象而不实用。可是,我们被这些社会因素包围着。这些事情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每个人都有机会听音乐、看电影、读小说。我们需要用圣经世界观检验这些文艺作品反映的思想是否正确。家长需要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需要用圣经真理分辨什么样的教育模式符合神的心意? 国家的法律在不断变化。在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化了。如何用圣经原则教导我们的下一代看待法律和婚姻?世界上发生的每件事情都需要用圣经真理检验。哪些是上帝喜悦的美善,哪些是上帝厌恶的罪恶?这都是我们需要关心的事。

逼迫教会的势力正在用政治作为抵挡基督的工具,而基督徒却说:“不要关心政治”。这就相当于把皮鞭主动送到敌人手里,任凭敌人抽打神的儿女,逼迫神的教会。根据启示录13章的预言,将来敌基督会掌管政治、经济和科技手段。如果基督徒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问题背后的属灵原则一无所知,我们怎么保守自己不效法世界,并不盲目地随从了敌基督的势力呢?

如果我们不能用圣经分析这些社会议题,也不能教导给我们的下一代,那么,当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敌对基督的力量为他们提供了错误的答案,他们没有能力分辨,反而被错误的世界观迷惑,如果至宝一般,势必在信仰上跌倒。

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走,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书5:8)。魔鬼吞吃人的方式不只是用色情、毒品或赌博,魔鬼更普遍的做法是用被大众化的社会思潮同化人的思想。 在中国这种思潮表现为无神论。在美国,这种思潮表现为政治正确。

很多基督徒家长还担心孩子将来不适应社会。他们或许忘记了圣经里说,这个世代是弯曲悖谬的。基督徒家长需要做的不是让孩子适应社会,而是帮助他们认出社会的错误,帮助他们在社会里活出与主流文化不一样的敬虔生活,甚至去改变这个世界,营造一种以基督为中心的新文化。不要担心孩子不适应社会,而要担心孩子因为适应社会而被同化。

作为家长,我们要用圣经世界观装备自己,同时也要懂得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整全而稳固的圣经世界观。

Charles Carlson说,基督教信仰就是一套世界观。 这不是对基督教的定义,而是对基督教信仰的一种描述。基督教信仰必须塑造一整套世界观,才是健全而稳固的信仰。

基督徒的信仰覆盖的范围应该足够宽广,因为我们的神是掌管万有的神。如果我们承认神的主权覆盖世界上的一切,那么我们的神的话语就应该应用在这个世界的所有领域。

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罗马书11:36

他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他而立。(歌罗西书1:17    

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常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他洗净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希伯来书1:3

既然借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借着他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歌罗西书1:20             

因为万有都是靠他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借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歌罗西书1:16

“万有”一词反复出现在这几节经文中。“万有” 包含了物质世界,属灵世界,道德法则, 自然规律,社会秩序。“万有”包含当下美国社会面对的种种危机,如婚姻如何定义,性别如何定义,政府应该发挥什么功能,法院应扮演什么角色。“万有”包含了每个基督徒在社会中触及的每个领域,如公司在追求利润的时候应该持守什么道德原则?什么样的电影和小说值得看?什么样的歌曲可以让孩子听,等等。

以上经文中的其他几个短语也值得留意。“本于”、“靠他造的”、“借着他造的”。这是三个短语说明了万有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上帝是创造者,也是人类秩序和宇宙秩序的设计者。万有的存在来源于上帝的创造。

“依靠他”、“靠他而立”、“他用命令托住万有”,说明万有都是依靠上帝的护理而存在和运行。上帝是护理者。

“归于他”、“为他造的”指向万有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上帝的荣耀。上帝创造万有,并护理万有,是为了成全祂美善的旨意。万有必须降伏在上帝的权柄之下,按照上帝的旨意运行,才能实现意义和价值。

“叫万有与自己和好”,这句话涉及耶稣基督借着救赎恢复了万有的秩序。因为人的罪,个人生命、人类社会,以及大自然都从起初的完美状态中堕落了。人类的秩序混乱了。耶稣基督的救赎不仅重生个人的生命,也有要叫万有恢复秩序。

上帝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包含了创造,护理,救赎,更新。这并不是说,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被拯救,而是说,上帝在这个世界之内开展救赎的工作,让信靠他的人可以得救。这里的“更新”并不是说现在的这个世界被上帝改造成完美的新天新地,而是说,上帝要用完美的新天新地取代这个堕落的世界, 实现终极的更新。这个世界最终会在烈火中消化。但是,在这个世界消亡之前,上帝使用基督徒在这个世界里按照他的旨意生活,把混乱的个人生活恢复到祂的心意中,把混乱的家庭关系恢复成祂喜悦的样式,把混乱的社会恢复到祂喜悦的秩序。虽然,在社会层面实现这一目标比较困难,但基督徒仍然应该尽其所能地在社会中履行圣经的原则。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却不效法这个世界,反而心意更新而变化,查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Charles Carlson在《世界观的故事》说:“万有是因着上帝的命令而存在,也应该降伏予上帝,在上帝里面找到存在的目的和意义。这就意味着我们探索的每个领域,伦理学,经济学,生态学,我们只能在神的启示中,以及与他的关系里,才能发现真理。上帝创造了自然界和自然律,也创造了人 类,以及维护人类秩序的道德律。上帝创造我们,组成社会群体,给我们社会运作的秩序和原则。在生命的每个领域里,真正的知识是分别上帝创造的原理与法则,并将这些原理和法则来规范我们的 生活方式。基督教信仰是无所不包的真理,万有的根源,也是终极的现实。“

因此,我们要拓宽对信仰的看法。我们信耶稣不只是解决个人得永生的问题,也要把我们所信的真理实践在我们触及到的所有领域,因为我们所信的耶稣是万能的主宰。而圣经启示的真理原则也可以应用在许多领域。因此,我们需要依据圣经建立整全的世界观。

圣经是基督徒世界观的根基

对于基督徒而言,圣经是建立世界观的基础,因为圣经是上帝启示的真理。

最了解世界的真相的莫过于上帝。世界是上帝创造,并由上帝护理。世界的结局也在上帝的计划中。如果没有上帝的启示,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如同盲人摸象,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世界的一个小角落里。每个人的认知、经验和思维都非常有限。

我们需要上帝告诉我们世界的真相是什么。上帝愿意告诉我们。圣经就是上帝的话语。

圣经的作者:神与人

提摩太后书3:16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

在神学上,“启示“和 “默示”的含义有所不同。“启示”的意思是神把祂的真理揭示出来。“默示” 则是指,圣灵保守先知和使徒准确地把“启示”出来的信息用语言记录下来的过程。当我们读圣经的时候,我们对圣经真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叫做圣灵的“光照“。“默示”应用在圣经作者(先知和使徒)的身上。圣灵的“光照“应用在读圣经的人身上。

圣经是神所默示的。圣灵默示圣经作者,保证作者写下的文字准确无误地传递了神启示的内容。因此,圣经除了人类作者之外,还有一位作者——神。神和人两重因素都参与到了圣经的写作过程中。

神是圣经的权威作者。圣经中常常出现:“耶和华如此说……”这样的句子。这说明,先知记录的这些话语是神直接告诉他们的。

在某些圣经段落中,作者表达自己的感情。但事实上,他们表达的感情仍然是受圣灵的感动,表达出从神而来的信息。

神有能力掌控人的心思意念,保证先知和使徒在写圣经的时候准确地领会了神的心意,并准确地用文字表达了神要他们传递的信息。人类作者的写作过程受到圣灵的掌管。箴言21:1说:“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 神有能力干预悖逆的君王的心思意念,那么,神当然也有能力引导他的先知和使徒写下祂要对人类所说的话。

使徒写四福音书的时候,耶稣升天已经很多年了。可是,他们仍然可以记下耶稣长篇的讲道。这不是单凭他的记忆能力,也不是单凭头口转述。约翰福音14:26节解释了背后的原因:“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   是圣灵让使徒写下远超过他们记忆存储的信息。

设想一堆珠子。每个珠子都是独立的。如果不加人为的控制,这些珠子随机散落,没有秩序。但是,当我们看到这些珠子被穿在一根线上,我们就知道有一个人做了这件事。

同样地,圣经有四十多位人类作者。他们生活的时间跨度大约1500多年。他们生活的背景和各不相同。可是,当这四十多位作者所写的圣经书卷摆放在一起,主题却是连贯一致,先后呼应的。“耶稣基督的救赎” 这一主题贯穿了圣经六十六卷书,按照时间顺序,循序渐进,并用不同的圣约呈现出清晰的结构和层次。这显然不是出于四十多位作者个人的意思,必然是因为有一位超自然的作者——圣灵——把神在人类历史中既定的旨意通过四十多位作者的手写了出来。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是人的参与。神使用先知和使徒写成圣经。也许有人会问,人的参与是否导致圣经会出现人为的错误呢?不会。前面我们谈到了神在默示过程中的工作。神保证了圣经作者写出准确无误的话语。

圣灵向人类作者默示神的话语,却不改变人类作者的个人特色,包括作者的性格、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等等。神使用圣经作者的性格、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等因素来表达神的话语。所以,我们看到《耶利米哀歌》的文字体现了先知耶利米的个人感情。《哈巴谷书》表达了先知哈巴谷理性上的疑问。使徒彼得的文风比较简朴。使徒保罗的书信则逻辑性很强。圣灵的默示并不抹杀作者的个人特色,同时又保证作者准确无误地写出神让他们表达的信息。

神使用人参与到写作圣经的工作中来。这却给一些不信圣经的人留下了不信的借口。他们说:“圣经是人写的,所以不可信。”   尽管如此,神还是要使用人写圣经。因为,神启示的对象是人。所以,神必然使用人类的语言记录祂的启示。神让人参与到圣经的写作过程中。这种做法表明了神体恤人的需要。神愿意让我们认识祂的心意。所以神让我们的同类——人——用人类的语言写下我们可以读得懂的话语。

圣经的保存

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写作时期,印刷术尚未出现。当时,人们使用蒲草纸、羊皮纸等材料作为文字的载体。人们用手抄写圣经文本。至今有数以千计的圣经古代手抄本得以保存。人们在手抄圣经时,为了避免出错而非常小心,特别是犹太人在手抄旧约圣经时会非常谨慎地核实。

尽管如此,仍然会有少量的失误存在于圣经手抄本中。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的圣经中某些地方会出现注释:“有些手抄本中….”。不同的圣经手抄本之间会存在细微的差异。但请不用担心。这些细微差别并不涉及信仰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说,圣经手抄本的误差并不会导致我们的信仰出错而不得救,也不会拦阻我们认识神的心意。

不要忘记,神护理着人类的历史。神当然也会护理圣经的保存和流传,从而保证世世代代的基督徒都可以通过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圣经文本持守纯正的信仰。

圣经的翻译有很多不同的版本,除了篡改圣经的异端或极端翻译之外,翻译的差异不影响我们神的心意。

但是,我们要特别指出,2011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IV) 的翻译为了迎合政治正确的文化要求在性别用词上大做文章。建议大家不要使用2011年和之后翻译的NIV圣经。

圣经的正典

正统基督教广泛阅读的圣经包含的六十六卷书被称为正典。这六十六卷正典都是神所默示的,是我们信仰的权威。

公元前1400-400年,旧约圣经的正典就逐渐写成,并在犹太民族中保存并宣读。

在公元前 280-150年之间翻译的七十士译本是旧约希腊文圣经译本。 其中就包含了现在我们所接受的旧约39卷书。这表明这些书卷的正典地位早已经得到确认,主耶稣在地上生活的年代,七十士译本就普遍被使用,主耶稣也接受并认可它。

新约圣经的正典是在主后50-100年间写成,并且得到初代教会的接纳,并且世代传承。但是,异端邪说逐渐兴起。 144年,马吉安带领的异端把很多被教会已经接纳的使徒书信都排除在正典之外,编纂了马吉安“正典。当异端逐渐影响力变大,教会迫切需要正式把新约正典以官方会议的形式确定下来,让所有教会接纳,从而排除异端的干扰。

367年,亚历山大的主教亚那他修已经把现在被我们接受的27卷新约书信列为正典。397年,由当时教会领袖参加的迦太基会议(大公教会会议)正式公布了27卷新约书信为正典地位。

迦太基会议并不是开会的主教们凭着个人喜好选择一些书卷作正典,而是把从使徒们写下新约书信之后就被教会普遍接受的正典予以正式的公布。他们不是发明了正典,而是发现了正典。他们不是选择正典,而是辨认出上帝启示的正典。

我们不应忽略神的主权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掌控一切的神护理圣经手抄本的流传和保存,赐给教会领袖智慧,忠心地鉴别,保守了圣经正典的保存和确认,从而保证我们今天可以读到真实相信的圣经。

既然圣经是神默示的话语,并且准确无误,那么圣经就是我们信仰与生活的最高权威。我们的思想观念需要被圣经真理所塑造。我们的行为准则需要按照圣经的标准归正,并以圣经作为检验的标准检验世界上的各种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