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创论与进化论

 

进化论被标榜为科学。但是,按照实验科学的研究方法,进化论并不是可以被验证的结论。如果把进化论放在历史科学的范畴,同样缺乏足够令人信服的证据。可是,进化论仍然被很多人当作了科学接受,甚至当作了真理来接受。

进化论的假说与质疑

在达尔文之前,就已经有人提出过类似于进化论的设想。这种设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达尔文的祖父伊拉斯谟·达尔文是当时英国医学界权威,写过《生命学》和《植物学》。他认为有机体内部蕴含着让生物体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内在力量,并推测生命源于海洋。

查尔斯·达尔文在1859发表的《物种起源》一书(完整标题为:论依据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保存优良族的物种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成为进化论的奠基性著作。之后,进化论不断发展,直到今天,被许多人用来解释生命的起源。

进化论认为,大自然本身可以产生生命所需要的细胞,细胞逐渐演化形成不同种类的生物, 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演化而成。

谈到进化论时,我们要区分两个概念:微观变化宏观进化。同一物种可能会因为环境或自身遗传而产生微观变化,比如同一个家族的人可能会遗传一种疾病,他们的健康特征会去其他家族的人略有不同;同一地域的某民族的人会表现出与其他地区的人不同的生理特点。同一物种的微观变化是存在的。但是,微观变化并不能改变物种的种类。猴子的微观变化不能让它变成人类。鸭子的微观变化不能让它变成鹅。

进化论的错误在于宏观进化。宏观进化是指一个物种演变成另一个物种,比如单细胞有机体演变成更复杂的生命体,猿类演变成人类,等等。

微观变化是客观现象,但是它不会改变物种各从其类的秩序。但是宏观进化则认为一个物种可以演变成另一个物种,这是进化论提出的假设。虽然这一假设被许多人接受,但这种接受并不是基于无懈可击的理由,而是基于人们对许多无法印证的假设的信心。

在科学界,质疑进化论者大有人在。201611月,英国伦敦最顶级的科学机构,皇家学会,聚集了全世界一些杰出的科学家召开了三天会议。他们深入讨论了进化论,结论是:进化论已经破产,并无药可救。他们寻求智慧设计理论(intelligent design, ID,有更高级的智慧设计或创作了大自然)取代进化论。

也许有人说,这些科学家对进化论有偏见,是为了推广智慧设计而否定进化论。但是,他们的确从科学角度阐述了否定进化论的理由。如果进化论证据确凿,无懈可击,他们也不必去相信智能设计。

在这里,我们不讲进化论在科学方面的漏洞,因为这涉及了太多专业知识。不同领域的科学工作者从不同角度提出过不同的论述。我们就不在这里列举。

进化论的三个必要因素

从宏观上说,进化论依赖于三个重要因素:时间、机会和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

有人说,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自然选择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筛选机制。根据自然选择,在基因突变的过程中,那些适合自然环境的生物生存了下来,不适合自然环境的生物灭亡了。

自然选择的假说从科学上可以被质疑。这个工作交给科学家去争论。今天,我们从哲学层面思考这个问题。

进化论对哲学界的影响远超过了它对科学界的影响。如我们上次课所讲,在19世纪的欧洲,自然神论已经兴起。自然神论是违背圣经的。在自然神论的世界观里,上帝停留在大自然之外,并不参与大自然的运作。反对基督教的人对这一结论还不满意,因为自然神论仍然相信有一位上帝创造了大自然。而进化论则为这些人提供了一个思想武器,用来否定上帝存在的必要性。如果自然界自身可以产生生命,并进化出人类,那么,人们就不必相信有一位造物主了。

进化论构建的无神论世界观对哲学界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对科学界的影响。科学界仍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研究并印证进化论是否真实。直到今天,进化论仍然有可以攻击的理论缺陷。但是,进化论构建的无神论世界观在哲学上首先被人们接受了。

按照进化论的世界观,人类是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物种,大自然用一种残酷无情的筛选机制,消灭了一些生命,保留了一些生命。而这种自然选择仍然在继续进行。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这个进化过程中做一个生存下来的适者呢?按照这种世界观,保证自己不被无情的竞争所淘汰成了人们生存的首要目标。

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将适者生存的理论应用在社会学领域,产生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在社会达尔文主义中,人类被分为不同的种族,种族之间的关系被描述为你死我活的残酷竞争。 在德国,恩斯特·海克尔于1899年通过《宇宙之谜》一书,将社会达尔文主义引进了德国,为希特勒的纳粹主义提供了精神源泉。希特勒鼓吹日耳曼民族为优等民族,在全世界进行扩张,并施行种族屠杀。其思想根植于社会达尔文主义。

当进化论被应用在人类社会,人类按照肤色被分成不同的种族。而不同肤色的种族之间是残酷的竞争关系。当人们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有色眼镜去解读历史,看到的是欧洲白人在殖民地对土著人的种族灭绝,以及白人对黑人的种族压迫。这种思想影响了今天的美国主流文化。种族主义,白人至上成为美国主流文化声讨的对象。但是,种族主义和白人至上的思想根植于社会达尔文主义。基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没有哪个种族的人想在竞争中被淘汰,于是,为了在种族竞争成为强者,一个种族的人要获得权力反抗另一个种族的人。所以,不同族群的人之间必然产生你死我活的仇恨与斗争。

有人说,白种人和西方文明最终被曾经处于劣势的种族和文化所打败,这只是时间问题。 这种说法在二十世纪初被一些名人所认同。而今天美国的社会正努力朝着这一目标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社会上演取消文化的运动,包括1619项目篡改美国历史,2020年的社会运动中人们推倒建国先贤的人物雕像,焚烧美国国旗,等等。因为人们被教育,美国是为了维护白人的利益而对黑人和土著印第安人实行压迫的种族主义国家。而这种思想是基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世界观。而这种世界观本身就是错的。这是人们用进化论把人类划分成不同种族,然后树立彼此之间的对立关系,把族群关系描述为种族矛盾,并借此煽动仇恨。

我们承认历史上存在不同族群之间不平等的关系。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奴隶制。直到如今,美国社会仍然贫富不均。黑人社区的整体经济水平和受教育的状况比白人社区要差。我们承认这些现实。但是,我们需要用正确的世界观去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歪理邪说只能制造仇恨,鼓动一批人通过闹革命翻身掌权,去压迫另一批人。社会达尔文主义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只能让人类社会陷入压迫和残暴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我们需要用基于圣经真理的世界观去分析这些现实问题。我们从神创论中找到人人被造而平等的真理。我们从耶稣基督的救恩里获得宽恕和爱人如己的力量。圣经真理不仅准确地诊断社会问题的根源,而且提供了消除复仇心理,并实现和睦与平等的动力。从社会层面通过合法的途径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比如韦伯福斯在英国国会里经历几十年推动废除奴隶贩卖的法案,比如在上个世纪美国和平理性的方式结束种族隔离,为黑人提供了与白人平等的权利,所以黑人也可以参政从政,或者参与其他各个领域。

反对白人至上的革命青年需要冷静下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他们高举公义平等宽容的标语上街反对种族主义?这说明在他们的心里,以及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种道德意识。人的内心深处烙印着对良善的认同与渴望。这是人与动物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如果人类是优胜劣汰无情竞争的产物,那么,人应该具有豺狼般残暴的性情才是合理的。可是,人内心的道德律恰恰与进化论的自然法则相反,甚至水火不容。

弱肉强食的竞争机制违背了人伦道德。人不是无情的动物。人的良心无法容忍进化论的伦理规则。人的良心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宽容与仁爱。这种普遍的道德意识显然不适应自然选择的机制,应该在进化过程中被淘汰才对。可是,道德意识烙印在每个人的心里,挥之不去。一颗正常的良心应该否定进化论。

其实,圣经给我们提供了明确的答案。独一的造物主上帝在道德上是绝对美善的。祂按照祂的形象造了人,所以人有道德属性。人在良心深处会认同美善的道德。上帝造人,也赋予了人平等的尊严。人类历史上存在的种种罪恶是人类堕落的结果。为了战胜罪恶,上帝为人类预备了基督的救赎。在上帝这里,我们找到世界的源头,世界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方法。

但是,人们用进化论否定上帝的创造,并制造人类之间的仇恨,进而用类似于复仇的方式追求所谓的平等。一个族群的人获得了权利,不会实现平等,反而是造成更加残酷的压迫。

当人们鞭打种族主义,人们真正应该鞭打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以及它的理论基础——进化论。人们应该拒绝用进化论塑造世界观,而是从上帝的创造和基督的救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机会

我们再来看进化论的第二个决定性因素:机会。在复杂的原始环境里孕育出生命所需要的单细胞,这种事情发生的机会有多少?基因突变产生适应环境的新基因的可能性有多大?在数学上,这种机会是指概率。有人打比方说,一次基因突变产生能够生存下来的细胞的数学概率就如同把几十张写有数字的卡片随机排序,恰好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整齐的可能性。 按照排列组合的数学原理计算一下,这个概率是非常小的。

以米勒实验为例。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用电流引发试管里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氨基酸。这个实验被人们用来证明大自然本身就可以孕育生命。设想在远古的地球上有一个池塘,池塘里有一些原始物质。有一天,天上打雷,闪电击中了这个池塘里的原始物质,于是产生了氨基酸。然后,氨基酸就形成了构成蛋白质的基本材料。

况且不说实验室里单纯的实验条件与大自然复杂的环境之间巨大的差异,仅仅从数学概率上来说,米勒实验描述的故事如果真的可以发生,是多么小的可能性。在庞大的地球上,某一个角落有一个池塘。在浩瀚的天空有两朵云恰好碰撞在一起产生足够强大的闪电。而闪电恰好击中那个池塘里的原始物质的分子,不能偏斜一点点。而且,类似的事情要发生很多很多次,地球上才能产生出足够多的生物。从数学概率上推算,概率几乎为零。

当人们相信生命的产生就是偶然的小概率事件,接下来导致的哲学思考就要命了。如果人的生命是大自然进化过程中偶然事件的产物,那么你和我的存在就是一种巧合。我们的生命没有任何目的。那么,我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界里呢?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

当人们相信上帝,人们可以从神创论的世界观里找到自己存活的意义。但是,进化论的世界观剥夺了人存在的意义。于是,就产生了虚无主义。19世纪,尼采意识到,当他说上帝已死,接下来,人们就会陷入对人生意义的迷茫,虚无就成了人们必须面对的内心焦虑。

于是,到了20世纪,以萨特为代表的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兴起。无神论的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没有终极目标,除了人本身的存在之外,没有先天决定的道德。我们不再从超自然的上帝那里寻找生命的意义,就必然转向自我,追求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实现,自己争得生命的意义,自己创造自己的价值。于是,我们经常听人说,我只相信自己,其他的我都不信。

其实,存在主义者的心里飘荡着虚无主义的隐痛。因为他们否定了上帝,找不到存在的意义。而进化论让他们觉得这样的空虚感是合理的。这种思想会导致消极的人生观。我在信主之前,就备受这种人生观的折磨。虽然,我当时并没有把进化论当作我的人生信仰。但是,因为我接受进化论世界观的教育,所以,我没有机会认识上帝。我找不到我生命的源头,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我当时虽然不懂虚无主义的哲学,但是我真实地体验着虚无主义的痛苦,这种痛苦表现为内心的空虚、焦虑、迷茫,等等。

当我信主之后,我知道我的生命不是大自然里漫无目的巧合,而是一位真实的上帝带着感情的精心设计,我的存在被上帝赋予了意义,我的人生也会有一个终极的归属,就是与爱我的上帝同在。我的人生是有目的的,是有使命的。我的人生可以在上帝的心意中实现永恒的价值。我的心终于尘埃落定,落在了上帝给我制定的人生坐标系里。

进化论导致人们把上帝否定掉了。接下来的另一个问题是道德没有了源头。人们也就陷入了道德虚无主义。一种激进的人生哲学就会应运而生。

如果人类处在进化的过程当中,并且没有超越人类的道德权威,那么,在竞争中成为强者就成了终极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们可以不择手段,甚至违背道德伦理。于是,一个把进化论当作信仰的社会,道德很容易就会沦丧。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实用主义就成了主要的人生哲学。想一想,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是不是这样。在美国也是如此。

同时,享乐主义也会应运而生。一个人的生命若是偶然的产物,它产生的概率那么小,岂不是应该珍惜吗?人生如此短暂,岂不是应该好好享受吗?而道德权威又不存在,那么,岂不是可以没有约束的享乐放纵吗?结果,人在纵情中享受短暂的欢愉之后,陷入更大的虚空和无止境的欲望,个人生活的放纵摧毁了个人和家庭的幸福,也摧毁了社会的道德秩序。

时间

我们再来看进化论的第三个要素:时间。进化论设想的自然选择的机制成功塑造现今的世界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进化论者说,只要给大自然足够多的时间,一切皆有可能发生。所以,进化论必须被放在足够长的时间里才有可能被讨论。漫长的时间是进化论必不可少的容器。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把地球的年龄放大到45亿年左右;宇宙的年龄有大约130亿年。类人猿需要经历几百万年才能进化成人类。

时间真的有那么长吗?我们讨论三个考察历史时间的量度:宇宙时间量度;地质时间量度;考古时间量度。

宇宙时间

宇宙时间是人们在天文学的领域推测出的宇宙存在的时间。比如,人们推测一个距离地球一百亿光年的星球的光要经历一百亿年才能传送到地球上。根据星光的传播时间,人们推测,宇宙的年龄应该超过一百多亿年。 对于不相信神的人来说,如此古老的宇宙年龄是很容易被接受的。但是,对于基督徒而言,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假如宇宙年龄果真长达数百亿年,那么,神创造宇宙的时间就远在百亿年之前,或者神用了非常漫长的时间才完成创造的工作。 相信神创论的一些科学家们对此提出了质疑,并针对星光传播的问题提出了解释,否定了宇宙年龄长达数百亿年的假说。

首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时间不是恒定不变的。当我们考虑庞大的宇宙和光的传播时,相对论打破了人们的常识性认识。简单地人类生活空间里的常识推测宇宙存在的时间是否合适呢?这值得重新考虑。

另外,近代科学提出宇宙在加速膨胀的学说。事实上,圣经早就告诉我们,宇宙膨胀的线索了。圣经大概11次用铺张这个词描述上帝创造宇宙——铺张诸天、铺张穹苍。铺张这个词就是扩展,膨胀,延展的意思。请想象一下渔夫撒渔网的画面。渔网本来是收缩在一起很小的一团,当渔网被撒开的时候,渔网逐渐变大,扩张开来。铺张诸天/穹苍铺张就是这种向外延展的动态模式。创世记1:16-17说,神造了众星,并把光摆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摆列是摆设、陈放的意思。如果宇宙是动态的,不断向外膨胀延伸,那么要把星星摆放在其中,也就是意味着星星也随着宇宙的膨胀而向外移动。想象一下,你在吹一个气球,气球在膨胀,气球表明的花纹也在随着气球的膨胀向外移动。或者你要把一个苹果安放在一个向前移动的平板车上,这个苹果也必然随着平板车向前移动。平板车相对于苹果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平板车和苹果都已同样的速度向同一个方向前进。宇宙如果是在向外延伸的,星星被摆列在其中,也很可能是随着宇宙向外移动的。如果是这样,我们在用星星与地球的 距离和光速来计算时间的时候,就没有那么简单了。这就如同一个人站在一列火车上,火车带着那个人远离你而去,而那个人在火车上朝向你所在的方向走来。他要花多长时间才能走到你面前呢?这取决于火车的速度和那个人行走的速度。也许那个人距离你很近,但是要走到你面前却需要很长时间。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因素可以考虑。创世记1:17说,神造了众星,并把光摆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 如果有些星星距离地球很遥远,要照在地上需要很长时间,那么在第四天创造星星的当天,地上的人还看不到星光,那么星光如何普照在地上呢?我想到了第一天神创造了光。如果第四天神造了星星,而星星的光如果不能立即传输到地上,神是否可以用第一天的光营造星光普照在地上的效果,从而实现昼夜分明的自然现象,好让人能分清时间。等到自然界的光到位了之后,第一天的光再逐渐消失。

也许你会觉得这是我大开脑洞。的确,我没有科学证据,你不需要相信这个猜想,正如你不需要相信进化论和地球拥有数亿年的古老年龄一样。我们需要相信上帝明确的启示。有些奥秘的事情,让科学家们凭着不同的信仰去探寻。

科学需要开脑洞建立设想。设想之后需要不断验证。进化论也在开脑洞设想,但也无法提供完美的证据。而相信神创论的科学家的设想是在圣经启示的框架里进行的,同时,他们也从科学的角度去印证。在国际创造事工(Creation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的 《创世问答》这本书的第五章:在年轻的宇宙中怎能看见遥远的星体?谈到了宇宙时间的问题,从科学角度为年轻宇宙论提出解释。 我们有理由相信,宇宙的年龄并不是超过百亿年那么古老,而是只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上帝在大约6000年前创造了宇宙。

地质时间

地质学推测出来的历史时间也值得怀疑。首先,推测时间的方法是建立在一些不可印证的假设之上。比如,放射性测年法有三个基本假设。第一,假设已知起初的子系母系的状况;第二,假设元素的衰变率固定不变;第三,假设元素的衰败发生在一个封闭系统,没有外界因素导致母系或子系同位素的增减。这些假设都不可证明。

另外,地质学推测历史年代采用的技术手段导致了巨大的误差。比如,利用不同方法检测大峡谷Uinkaret高原的玄武岩放射性  年代。大部分地质学家认为该玄武岩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可是采用不同的技术产生巨大的年代差异。用6个钾-氩模式测年法得出的历史年代从1万年至117亿年前不等。同一种测年发不同的实验都可能得出巨大的差异。不同的测年发也会得出差异巨大的结果。相信地质学的得出的漫长的历史,需要运用信心。

1:利用不同方法检测大峡谷Uinkaret高原的玄武岩放射性  年代

(大部分地质学家认为该玄武岩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摘自:《创世问答》,Creation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

测年法

年代

6个钾-氩模式测年法

1万年至1.17亿年前

5个铷-锶测年法

12.7亿至13.9亿年前

-锶等时线

13.4亿年前

-铅等时线

26亿年前

 

考古时间

考古学领域在某些情况下也会采纳地质学的方法推测历史时间。但是,考古学使用古代的文献记录来确定历史年代,相对更可靠一些,因为文献或者某些器具上镌刻的文字和图案是人做出来的,可以提供更为可信的证据。依据历史文献的考古,有迹可寻的人类文明,不过几千年而已。有人推测,两河流域的文明大约起源于公元前4000多年。根据创世记对伊甸园地理位置的描述,亚当所在的伊甸园就在两河流域。中文和合本圣经中谈到伊甸园的位置时提到的伯拉河和希底结河分别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根据文献考古,中国的华夏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埃及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总的来说,有文字或实物证明的人类文明的起源距离现在大约几千年。

上帝创造了亚当之后,马上让亚当给动物起名字。可见,亚当被造的时候就具有认知能力。亚当的第三代子孙以诺的年代就有了城市。到了人类的第八代就有了音乐、畜牧业和冶金术。所以,人类文明不需要如进化论所说需要经历几百万年的演变。人在被造时就被上帝赋予了智力。

进化论的三个必要因素,时间,机会和自然选择都不合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否定进化论,却没有足够的理由把进化论视为真理。

恐龙问题

如果地球年龄没有那么古老,那么如何解释恐龙现象呢?很多小孩子对恐龙很感兴趣。学校、媒体和科普读物都告诉孩子恐龙存在于几亿年之前。我们前面已经说过,这些年代推算的方法建立在一些假设之上。根据圣经,恐龙与人类曾经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圣经里没有出现恐龙这个词,因为,恐龙的英文单词是在1841Richard Owen根据希腊文中恐怖的蜥蜴发明出来的英文词。而曾经在西方世界很流行的KJV英文圣经在17世纪就已经定稿了。所以,在翻译KJV的英文圣经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现成的词可以翻译约伯记4015-19节描述的那种生理特征与恐龙几乎一样的动物。大部分英文译本就直接用希伯来文音译来翻译这个词。中文和合本翻译成了河马。但是,很显然这不是河马。根据这段经文的描述,这种动物很有可能就是恐龙。 在考古学上,也发现了一些描绘恐龙的雕刻作品,还有一些历史文献,早在恐龙化石被发现之前就已经描绘或记录了类似于恐龙的动物。在Answers in Genesis的网站上有相关的具体资料,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查看。这说明,曾经有人见过恐龙,知道这种动物的存在。今天,人们对恐龙的印象主要来自于一些化石。但是在化石被发现之前,人们如何认识一种动物的形状呢?有见证人通过口传、绘画或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是最合理的。所以,根据圣经,恐龙应该是神在第六天创造的动物。神创造恐龙的时间是距今大约6000年前。人和恐龙曾经应该同时生活在地球上过一段时间。恐龙存在的历史并不像人们传说的那么古老。

年轻地球论

根据圣经,我们有理由接受年轻地球论。第一,我们相信,创世记第一章是真实的历史叙事;第二,我们应该按照明显的字义解释创世记第一章;第三,根据亚当后裔家谱计算,地球与宇宙年龄大约6000年;第四,化石产生于挪亚时期的全球性大洪水。年轻地球论持守这样几个基本信念。我本人相信年轻地球论。

其实,年轻地球论也有科学证据。比如,根据地球磁场的衰减,推算地球年龄少于一万年。根据岩石中氦元素含量推算地球年龄小于7680年。根据海水中盐分含量推算地球年龄小于6200年。根据超新星遗迹推算地球年龄不超过7000年。

2:年轻地球论的科学依据

摘自:《创世问答》,Creation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

 

探测指标

地球年龄

地球磁场衰减

小于10000

岩石中氦元素含量

小于7680

海水中盐分含量

小于6200

超新星的遗迹

小于7000

 

年轻地球论不仅在科学界可以找到印证,更是符合圣经的立场。

奥古斯丁的解经方法受到亚历山大学派的影响,运用寓意法解释创世记第一章,而没有严格的按照字义解经。奥古斯丁说,神在瞬间创造宇宙。(我们不需要认同他的这个观点。)奥古斯丁的本意并不是要延长神创造宇宙的时间,而是把神创造的时间视为一瞬间。奥古斯丁仍然相信年轻地球论。在上帝之城里,奥古斯丁写道:

让我们不要理会那些谈论自然和人类起源,却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的人的设想……他们被一些说历史有上万年的虚假文件欺骗,但是根据经文推算,我们发现已经过去的历史还不到6千年。(奥古斯丁,《上帝之城》第12卷第10章。)

马丁路德在讲解创世记的时候说:我们从摩西那里知道世界在6,000年前是不存在的。

约翰加尔文在注释创世记的时候则说:那些持有世界是一瞬间创造的观点,已经被明显驳倒,因为这样是非常粗暴地说摩西把神完美的瞬间创造分成六日完成只是为了教学目的。我们宁可说是神自己花了六日,为了让他的创造适合人类理解。

在《基督教要义》里,加尔文写道:当你告诉他们从创造天地到现在只不过有5000年的时间,他们会不加克制地哄笑。这是加尔文在讽刺那些支持古老地球论的人所说的话。

神创论与进化论的混合版

但是,随着人们对科学的迷信,古老地球论和进化论逐渐被人们当作真理。在达尔文写物种起源之前,早在18世纪,就有人提出了地球的年龄超过几万年的说法。这种被视为科学的观念与传统的圣经解释相冲突。于是,很多教会、神学院和神学家也开始尝试让创世记第一章的解释不要与科学矛盾。他们放弃了圣经明显的意思,在不同程度上向进化论妥协。常见的几种观点有:时沟论,长日论,框架假说,神导进化论。

时沟论(Gap Theory

时沟论(Gap Theory )最早由托马斯·查尔默(Thomas Chalmers1780-1847)提出。时沟论认为,创世记1:11:2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时间间隔。起初神创造天地(1:1)。这件事情完成后,有些天使堕落了。于是,地变成了空虚混沌,渊面黑暗(1:2)。接下来,神用六天恢复秩序。那么,创世记1:11:2之间存在着很长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天使堕落。时沟论说,1:2可以解释为变成”——”地变成了空虚混沌。但是,这种解释显然是为了迎合天使堕落发生在1:11:2之间的这个猜想。把解释称变成虽然在字义上也说得通,但是有些牵强。更重要的是,在1:11:2之间天使堕落,这种猜想又是为了迎合古老地球和进化论的假说。这就没有必要了。显然这种猜想也没有明确的圣经依据。这样做达到了一个效果,即地球的年龄可以长达百万年甚至数亿年。无论科学界宣称地球的年龄有多长,时沟论总是可以把科学界的结论囊括1:11:2节的间隔里,这样似乎圣经与科学就不矛盾了。

当司可福(C. I. Scofield)在1909年把时沟论放在了《司可福研读本圣经》的注脚中之后,时沟论就流行开来,并被倪柝声弟兄所采纳,在中国,特别是聚会所背景的教会里被人所熟知。

司可福圣经注释中说:将化石带回原始的创造中,创世纪的宇宙与科学并没有冲突。可见,司可福接受时沟论是为了协调科学与圣经的关系。背后的潜台词是科学界宣称的地球数亿年的年龄是真实可信的。于是,把天使堕落安放在在创世记1:11:2之间的这种猜想就达到了与科学看齐的目的。

长日论(Day-Age Theory

乔治·费伯(George Stanley Faber, 1773-18531823出版书籍发表了长日论的观点。当时,这个观点在教会里没有被广泛接受。1857年,苏格兰的地质学家休·米勒(Hugh Miller)在《石头的见证》(Testimony of Rocks)一书中倡导长日论的观点。他猜测,创世记第一章中,每一天是指一段漫长的时代。这种观点同样有一个目的是为了让圣经与科学相一致。

但是,这种解释明显违背了解经原则。解经需要依据上下文。创世记第一章的文本给一天的时间长度下了定义。每一天创造之后,圣经总说有晚上有早晨,这是第几天。一天包含了傍晚开始的夜晚和早晨开始的白天,即现在的24小时。而且,摩西在颁布十诫的时候,让以色列人遵守安息日,因为神在六天创造,在第七天安息。显然,摩西所说的安息日是一天/24小时的长度,而不是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

有人用彼得后书3:8为长日论辩护。亲爱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彼得后书3:8)这也违背了基本的解经原则。因为彼得后书和创世记第一章上下文背景不同。彼得的目的不是解释神用几天创造了宇宙,而是在说神并不延迟他的审判,神乃是在宽容等待人悔改。而神启示他的创造之工给人类,是为了让人类能明白他的创造,所以神当然会用人类可以明白的语言来描述。神让摩西使用人类可以明白的时间单位(一昼一夜为一天)来描述神的创造者是合理的。而且,创世记第一章最紧密的上下文可以定义一天的长度,为什么要用彼得后书不同的上下文的经文来解释呢?只是为了迎合科学结论,而在解经上不讲原则,这不太合理。

框架假说 Literary Framework Hypothesis

框架假说 Literary Framework Hypothesis)最早是1924年亚里.努尔其(Arie Noordtzij)提出的一种说法。这种说法认为,创世记第一章不是历史叙事的文学体裁,而是寓意和半诗歌体裁。如果是有诗歌的性质,就不能按照纪实性的历史叙事来解读。一天只是一种寓意,就不能解读为24小时。

框架假说把创世记的第一章神的六天创造划分成两个部分,第123天创造了框架,第456给框架里填充东西。这个框架看起来很有创意,但是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很牵强。

事实上,第四天的日月星辰不是填充第一天,而是填充第二天分开的天。第五天的鱼不是填充第二天的水,而应该是填充第三天分开的海,因为圣经一直强调海里的鱼

框架假说还认为,神的创造的记录不是按照时间顺序,而是注重神学意义。

也许有人引用了框架假说中前三天对应后三天的结构,但是不同意对创世记第一章中的“一天”进行寓意性的解释。所以,我们不要一看到人们上述创世的结构图,就马上把他们定性为框架假说的支持者。

有些人只是看到这个对应结构,觉得很有创意而引用了它,但不一定了解这个假说引发的更深层的问题。框架假说的主要问题还不在于前三天对应后三天的结构,而在于当创世记第一章的文学体裁被定义为半诗歌体,人们就不再按照明显的字义来解释创世记第一章,于是,神创世的时间就不一定是发生在六天之内,而可能是持续很漫长的时期,这就为圣经向科学界的老年地球论和进化论妥协提供了空间。

框架假说的主要倡导者梅雷迪思·克莱恩(Meredith Kline)和亨利·布洛彻(Henri Blocher)承认说,他们做出这种诠释,是他们想要圣经符合所谓的科学事实

神导进化论(Theistic Evolution

神导进化论更大程度地把进化论引入神学。1876年美国植物学家Asa Gray“Essays and Reviews Pertaining to Darwinism”这本书里提到了神导进化论 Theistic evolution")这个说法。1877年地质学家 John W. Dawson“Origin of the World, According to Revelation and Science” 这本书里讨论到了神导进化论这个概念。

今天相信神导进化论的人可能在不同程度上融合神创论与进化论。一种观点认为,神创造完了自然规律之后,就不再介入自然界,任凭自然选择的机制引导物种进化。这种观点和我们自然神论很接近。

另一种观点认为,神创造完了宇宙之后,仍然介入物种进化的过程。神引导基因突变,保守一种生物进化为另一种生物,促使生命体从简单进化到复杂。自然选择是神维护的进化过程。

神导进化论对进化论的信心超过了对圣经的信心。因为圣经说,神创造万物各从其类,物种之间不能进化。神导进化论甚至用进化论来解释各从其类。但问题在于,他们的信心建立在哪里?神的话语还是所谓的科学?

还有一种家谱缺失论,认为创世记第五章和第十一章的家谱断代了,缺少了若干代人,所以,不能用叠加年龄的方法计算创世的年代。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质疑创世记10章的家谱缺少了几代人呢?怀疑的依据是什么?怀疑的动机是什么?我们承认,马太福音的家谱缺少了几代人,因为有旧约圣经为证。但是,圣经哪里提供了证据表明创世记第10章的家谱有缺失呢?如果我们不需要为了迎合地球年老的科学结论,就不需要进行这个猜想。

历史的教训

这些观点都在不同程度上把信心建立在所谓的科学之上。但是,让我们回忆上周提到了的历史教训。13世纪开始,教会很多人接纳当时的科学结论——地心说以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他们当时的科学、哲学与基督教神学融合在一起。到了16世纪,日心说被发现之后,教会有人为了反对日心说而给后人留下了攻击教会的把柄,给仇敌留下了亵渎的机会。日心说从公元2世纪到16世纪经历一千多年被推翻。进化论和年老地球说才不过一百多年,教会怎么轻易地从圣经的阵地上退让了呢?

我们不怕别人嘲笑,如果我们持守对圣经的信心,而不向进化论等所谓的科学妥协,那就任凭别人嘲笑吧。这在上帝眼中算为有福。但是,如果我们因为在圣经的立场上妥协,为了迎合所谓的科学,到最后被世人沦为笑柄,那就是我们在神面前的亏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