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基督徒重走了幾千年前以色列人的信仰迷途。或者說,幾千年前段以色列人預演了當今基督徒的信仰危機。抑或說,日光之下無新事,歷史歷代上帝的百姓總在信仰生活中重蹈覆轍。出埃及記4:31與6:9,以色列信與不信的強烈反差彈奏出了當今基督徒走調的信仰迷途。
出埃及記4:31說,以色列民低頭敬拜上帝。此敬拜歸因於他們看到摩西和亞倫行了超自然的神跡。眼見為實的視覺經驗震撼了以色列民的心靈。對神跡奇事的第一手主觀經驗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以色列民對上帝的信心。於是,他們低頭敬拜上帝。
但是,建立在神跡奇事上的信心能持續多久呢?出埃及記第6章,摩西向以色列百姓述說上帝與他們列祖的立約,宣告自有永有的耶和華之名(第2-8節)。可是以色列民卻不聽摩西的話(第9節)。在這裏,摩西沒有再行神跡奇事,而是講了一些客觀真理。神跡奇事強烈刺激觀眾的主觀體驗;客觀真理則需要聽眾用心領會。在這裏,摩西長篇的神學講論不能換來以色列民的順服;客觀真理的講論遠遠比不上幾個神跡奇事的視覺沖擊力。
出埃及記6:9,以色列人不肯聽摩西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苦工愁煩」。盡管摩西給以色列民講述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的客觀真理,也應許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重擔,但是,以色列民卻過不了主觀情感上愁煩這一關。對於以色列民來說,客觀的真理講得再對,總不能立即消除當下的愁煩。愁煩的主觀體驗就像是厚厚的盔甲包裹住了以色列人,以至於上帝拯救他們的應許都不能穿過這層「銅墻鐵壁」進入他們心中。
以色列人「只買眼睛的帳,不買耳朵的帳」,看重主觀體驗,忽略客觀真理。
經歷了幾千年,今日的基督徒又重新繞回了這個信仰的迷途。基督徒追求信仰生活中的主觀體驗,卻對使徒們用殉道的獻血捍衛的客觀真理不感興趣。人們更願意享受眼花繚亂的視覺經驗,而不願意學習濃郁深刻的神學教義。難怪《Heaven
Is For Real》這部電影這麽賣座。賺取了基督徒的腰包和眼淚的同時,這部電影潛移默化地在觀眾的心裏進行了可怕的「信心移植」。它把我們對真理的信心從「上帝的話語」移植到了「個人的經驗」。
我們憑什麽相信天堂是真的?難道聖經中關於天堂的講述還不足以成為我們信心的憑據嗎?難道我們對天堂的信心必須用一個孩子的神奇經歷作為佐證嗎?難道我們對上帝的話語的信心必須用某個人的經歷來鞏固嗎?如果某一天那個孩子說他是在撒謊,那麽可能有人的信心就垮了。
主耶穌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翰福音20:29)」
以人為本vs以神為本
出埃及記4:31,以色列民低頭敬拜上帝。第一,以色列人聽說上帝眷顧他們,檢察他們的困苦(4:30-31),可見上帝「願意」拯救他們。第二,摩西、亞倫以上帝之名施行的神跡奇事(4:30),可見上帝「有能力」拯救他們。上帝即有拯救他們的能力,又有拯救他們的意願,於是他們就信了,並低頭敬拜上帝。
可是到了出埃及記6:9,他們又不聽摩西的話了。他們在4:31對上帝的敬拜不僅沒有使得他們脫離苦難的處境,反而經受了來自法老更加慘痛的壓迫(5:6-21)。他們寄托在上帝身上的希望似乎破滅了,他們對上帝的信仰沒有換來既得利益。他們敬拜的上帝似乎「不靈驗」了。於是,到了出埃及記第6章,即使摩西再強調上帝的信實,他們也不聽摩西的話了。
這是以人為本的信仰投機,而非以神為本的屬靈敬拜。幾千年來,多少善男信女用這種以人為本的投機心態拜他們的偶像!今天,很多人還在用這種心態信耶穌。他們信耶穌是為了保佑自己的平安、健康、發達、等等。這無非是以功利主義的宗教情結滿足自私自利的個人欲望罷了。這種信仰的中心是自我,而不是上帝。上帝成了滿足人願望的搖錢樹。人對上帝的「敬拜」不過是對祂的賄賂。這種偏離了「神本思想」的宗教乃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自我欺騙。但是,很多人就是喜歡這種自我欺騙。難怪以傳講成功神學著稱的Joel Osteen的Lakewood Church門庭若市。2014年某主日,Joel Osteen的太太Victoria Osteen與Joel肩並肩站在Lakewood Church的「舞臺」上。Victoria Osteen向臺下數萬會眾宣告:「我想鼓勵每一位,要知道當我們順服上帝,我們不是為了上帝—當然那也是一種看法—而是為了我們自己,因為當我們開心的時候,上帝就開心…所以,我想你今天早上知道,對你自己好一點,因為上帝希望你開心。(本文作者譯)」Joel Osteen補充道:「當你來到教會,當你敬拜上帝,你不是在為上帝而這麽做。你是在為了你自己而做,因為這使上帝很開心。阿門?(本文作者譯)」從他們的言論中,能看出誰是上帝呢?一貫教人自我滿足的Joel Osteen的Lakewood Church 在2014年3月份,大約60萬美元的奉獻被偷竊,這是誰惹的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