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拼图人世间》
今天,我们通过拼图反思世界与人生。首先,我想请大家分成几个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第一,1. 假如你是一名拼图设计师,请描述你设计一款拼图的完整流程。请列出从开始到完成的具体步骤。
第二,2. 如果把世界和拼图进行对比,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个世界复杂而有序,宛如一张巨大的拼图,无数局部细节共同构成一个宏大的图景。护教学家常通过大自然的精巧设计来推论造物主的存在,这种推论确实符合理性。
正如一张拼图由形状不规则的碎片组成,如果没有设计者的精心安排,那些碎片不可能巧妙地拼合在一起,迥然有别的图案也不可能偶然构成完整的画面。
上帝创造的世界,正如一张精心设计的拼图,既有多样性,也有一致性。拼图的多样性显而易见——每一片形状各异、色彩和图案也各不相同。世界亦然:高山、草原、海洋、沙漠、城市、乡村,这些迥异的景观构成了广袤的大自然。
这种多样性不仅体现在自然界,也体现在人类社会:不同肤色的人说着不同的语言,穿着各式服饰,饮食习惯各异,共同编织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人世间。这种多样性,正是造物主智慧的彰显。
然而,拼图不仅有多样性,还有内在的一致性。为了拼图的持久、稳定,拼图碎片必须使用相同的材质,以避免在温度变化中因热胀冷缩而变形;拼图碎片采用相同的材质,也是为了节约生产的成本和效率,拼图碎片上图案与色彩各异,却都服从于同一个整体的构图。这就是拼图的一致性。
上帝创造的世界也是如此。虽然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同一棵树上的叶子却在形状和色彩上保持相似性。有学者运用数学中的“分形理论”研究树木和木材纹理的自相似性,也就是局部与整体在形状、结构和色彩上的相似。这种天然的美,并非源于自然本身,而是出自造物主的手笔。
不同品种的树木之间也存在一致性,乃至所有植物都有共通之处:几乎都拥有扎根土壤的根系与从地面生长的枝干。哺乳动物的生理机制也有高度一致性,因此我们能将它们归为一类。生物之所以可以分类,正是因为同一类的生物至今啊存在一致性。正如拼图中的碎片指向一个共同的蓝图,受造物之间的一致性也如同造物主留下的指纹,表明万物皆出自同一位上帝的创造。
人类自身的一致性也尤为显著。尽管人们的肤色与相貌千差万别,但人类的四肢与五官都有统一的构造 。人类文化也有多样性,却普遍认同公义、怜悯与爱等道德价值。每个人都渴望被爱、被尊重、被肯定;每个人也都有敬拜某种对象的倾向。这些人格属性的一致性,如同造物主留下的印记,表明人类皆按上帝的形象被造。
暂且搁置自然,我们聚焦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如同一幅拼图,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个民族,都是其中的一块碎片,共同构成复杂的人世间。
上帝创造亚当与夏娃,吩咐他们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创世记1:28)。因此,人类注定会形成一个如拼图般庞大的社会,肩负治理全地的使命。这必然带来社会分工与职业的多样性:有人耕种,有人收割,有人经商,有人加工。随着文明发展,职业分工愈加细化与复杂。这些职业如同拼图中的碎片,共同构成治理世界的整体使命。明白这一点,我们便能在上帝的创造中找到工作和人生的意义。这需要我们以神创论的世界观看待人生和工作。
在我成为基督徒之前,我的世界观里没有上帝,也从未从上帝的创造中寻求人生的意义。在我看来,求学是为了找工作,工作是为了生存,但生存又是为了什么呢?小时候,老师告诉我工作是为国家和人类社会做贡献。但我想问,国家和人类社会的价值又是从何而来呢? 我无法从人类自身找到答案。我就像一个孤立的拼图碎片,丢失在我的主人房子外面的马路上,我找不到归属感、找不到存在的意义与人生的方向。
成为基督徒之后,我明白了上帝的创造,才找到了这些终极问题的答案。我才就像一个被丢失的拼图碎片被主人找到了,把我带回到他的家里,安置在拼图上属于我的那个位置。在上帝那里,我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从上帝的创造来看这个世界上人们的工作,我们也可以找到工作的价值。每个正当职业都是上帝“大拼图”中的一小片。当一个人在上帝呼召他所在的位置上忠心履行职责,便能被上帝使用,传递上帝的祝福。
然而,现实并不理想。工作常常给我们带来压力与痛苦,人际关系中充满勾心斗角。同事间为利益明争暗斗,夫妻反目,亲子相伤;国家与民族冲突不断,公司间恶意竞争,甚至跨行业合作也充斥欺诈。上帝创造的世界本应如拼图般和谐完美,现实世界却如破碎的拼图,碎片偏离原位,难以彼此契合。 这个世界依旧保留着创世之初的痕迹,但其整体的秩序却与上帝起初的设计背道而驰。
这种破碎的现实源于人类的犯罪。罪不仅指道德上的过犯,其本质是人违背上帝的律法,人藐视上帝、敌对上帝、背叛上帝。人与上帝的关系破裂了。人世间的道德败坏只是人反叛上帝而产生的结果和外在表现。
每个人都如同可以自行移动的拼图碎片,按照自己的喜好挪移位置,从而偏离了上帝起初的设计。正如《以赛亚书》53:6所言:“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 而且,拼图的图案被污染了,材质被蛀虫腐蚀,正如人的本性被罪污染,亏缺了上帝的荣耀。拼图的形状扭曲了,无法拼凑在一起,就像人的性格有棱有角,彼此之间冲突不断,难以和睦相处。
要修复这幅破碎的拼图,不可能靠碎片自我修正。唯有拼图的设计师亲自出手才能拨乱反正,恢复秩序。设计师可以怎么做呢?如果设计师把这一堆混乱的拼图碎片全都丢弃在垃圾桶里等候烈火把所有碎片烧成灰烬,那么每一个碎片的命运都将以悲剧收场。 如果上帝以这种方式对待全人类,决心把所有人都丢弃在地狱的烈火中永远承受他的愤怒,那么,我们就都绝望了。但是,好消息是,上帝制定了救赎的计划。
上帝如何实行救赎呢?上帝是否像一个拼图玩家,只需要把散落的碎片重新按次序拼好,让拼图恢复原貌就可以了呢?
不是的。因为拼图和人有着本质的不同,拼图只是一种玩具,并没有意志,没有感情,不需要承担道德责任,也不会面对主人的道德审判。但是,人有意志,有感情,有欲望,有理性,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道德责任,要面对上帝的审判。人主动悖逆上帝,招惹上的愤怒。上帝是公义而圣洁的,祂绝不会对人的罪视而不见。上帝对待罪人,绝不像拼图玩家那样,若无其事地把掉在地上的碎片捡起来重新拼上就完事了。
人的罪必须被追究。人的罪导致的代价必须被承担。但罪的代价是死亡,包括人与上帝永远的隔绝,那是地狱的痛苦。但是,上帝既是公义的,也是慈爱的,祂要拯救祂的儿女脱离地狱的结局。于是,三位一体的上帝第二位——圣子——道成肉身,来到人间,他就是耶稣。耶稣在十字架上完成了代罪救赎的工作。祂代替信靠祂的人承受了罪的代价。凡真心信靠基督的人,就是那些蒙上帝拣选的人,得蒙拯救,免去了地狱的刑罚,得享被父神赦罪的恩典,并被父神拯救到永恒的国度里,永远与慈爱而圣洁的上帝同在。
那些拒绝基督的人将面对上帝的审判,并在永恒里被上帝弃绝。
得到救赎的人,组成基督的教会。圣经中把教会描述为“基督的身体”。每一个被救赎的基督徒如同身体上的一个肢体。如果用拼图的比喻,每个基督徒如同一个崭新的拼图中的一小片,与其他信徒彼此连接,共同组成一幅荣耀的图画,将来,他们会进入永恒的国度,永远享受上帝的同在,彰显祂的荣耀。
启示录7:9–10描述了那荣耀的图画:
“此后,我观看,见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也归与羔羊。’”
这是基督救赎所成就的国度。在这个国度中,多样性与一致性并存。多样性体现在来自各族各方、说着不同语言的子民汇聚一堂;而一致性则在于所有人同心合意地敬拜独一的真神,这种合一在敬拜中得以完全彰显。
上帝不愿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耶稣来到人世间,寻找拯救失丧的人。我们原本就像一块偏离本位、迷失在世界中的拼图碎片。然而,耶稣寻回我们,救赎我们,把我们带回到一幅更荣耀的图画中。当你领受了基督的救赎,你就成为这幅荣耀图画的一部分。
但是,上帝暂时把我们留在这个破碎的世界里,我们仍要经历疾病与灾难,面对人际关系的张力,抵抗世俗的诱惑。但请记得,每一个被基督拯救的人都不再属于这个世界。
上帝之所以让你继续留在这个世界上,是为着一个美好的目的——要把我们的生命塑造成耶稣基督荣耀的样式,使你可以有份于那永恒国度的荣耀。
耶稣来,不仅要赐给你生命,更要使你的生命丰盛。因此,我们的生命需要被上帝不断地更新。但上帝并不是像拼图的主人仅仅把弄脏的碎片表面清洗干净而已,上帝的救赎更像是一次再创造。祂使被拯救的人成为“新造的人”。就像一块因腐蚀而变质的拼图碎片,需要注入新的材料。我们的生命被罪污染,也需要被圣灵重生,赐下新生命的性情。我们的心灵需要被圣灵更新,脱离邪情私欲。我们的品格如拼图的边角形状扭曲,需要重新雕刻和打磨,去除骄傲、自私、刚硬等棱角,使我们越来越像基督。
那么,上帝的“工作坊”在哪里呢?就在你的家中、职场、教会和社区中祂在一切的事上塑造我们,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操练敬虔,以祂所喜悦的动机和方式活着。在工作中,我们学习忠心地管理祂的创造;在生活中,我们怀着感恩的心享用祂所赐的恩典,并以爱心服事邻舍,成为祂祝福的管道。我们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当为荣耀上帝而行。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也就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家庭、职场、教会和社区中,忠心履行上帝所托付给我们的使命。这样,我们就如同一块被重新塑造、并归回本位的拼图碎片,被安放在上帝荣耀的蓝图之中,成为祂国度的一部分。即使在经历痛苦患难的时候,我们可以带着盼望穿越苦难,迎接上帝在苦难的背后预备的美好应许。
最后,请大家在小组中分享讨论一下几个问题:
第一,根据上帝的创造,你的工作可以实现什么意义?
第二,根据上帝的救赎,你的人生(包括痛苦的经历)有什么意义?
在小组讨论之后,请小组长带领大家结束祷告。我们下次见。
第二集:人比野兽(上)——人的尊严
你去过动物园吧?你见过凶猛的老虎,或残暴的狼吗?今天我们来比较一下人和禽兽,反思人为什么比禽兽尊贵。
“禽兽不如”是一个带有强烈侮辱性的成语。我们之所以听得懂这种骂人话,是因为我们普遍默认一个事实:人应当比禽兽更尊贵。因此,当一个人被说成“禽兽不如”时,我们会自然觉得这是对人的侮辱。
在学校里,老师曾告诉我们:人是一种“高级动物”。但我认为,“高级”一词不足以描述人与动物的区别。因为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并非仅仅是“高低之分”,而是本质的不同。
一、人的独特之处
接下来,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个问题:
人之所以超越野兽,是因为人具备哪些野兽所不具备的特征?
请按下暂停键,在小组中讨论之后再回来。
怎么样?你的小组讨论出了什么答案?
或许有人会说,人与野兽有相似之处,尤其是与猿猴等哺乳动物:繁衍方式、生理机能、四肢五官的结构都很接近。正因如此,不少人觉得进化论很合理。
但正如我们上一堂课所讲,自然界物种之间的相似性,包括人与动物形体的相似,恰恰反映了这个世界是由同一位造物主所创造的——这些相似就像造物主留下的指纹。就像一位艺术家创作不同作品,也会流露出一致的风格;同样,大自然的统一性指向唯一的创造者。
然而,人与某些动物的形体相似,并不能定义“人”的本质。没有人会因为自己和狗一样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就承认自己是一只高级狗。
那么,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是什么定义了“人”?
二、人的尊严从何而来
我曾在与几位朋友的家庭聚会中遇到过一位身体残疾的儿童,大约七八岁。他的手有残疾,但在聚会中表现得从容自如,不卑不亢。虽然身体有缺陷,他却没有丝毫自卑或羞怯,活出了与别人同等的尊严。这种尊严从何而来?
有些公司的墙上写着这样的标语:“业绩就是尊严,拿业绩证明你存在的价值。”
但如果人的尊严要用业绩来换取,存在的价值需要用工作成绩来证明,那么业绩平平的人是否就没有尊严,不配活着呢?显然不是。
每个人都应当被尊重,因为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尊严,而这种尊严的唯一来源,就是创造人类的上帝。
圣经《创世记》1章27节说: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这就是人类的起源。人之所以与动物有本质区别,是因为只有人是照着上帝的形象被造的。**上帝的形象定义了什么是人。**上帝的形象使人区别于禽兽,并比任何动物都更尊贵。
三、什么是上帝的形象?
上帝的形象首先体现在人的道德属性上:真理、仁义、圣洁——这是人起初被造时所具备的特征。犯罪之后,人失去了这些完美的道德属性,但上帝的形象并未完全消失。
其次,上帝的形象还包括人代表上帝管理其他受造物的职分。人是上帝在地上的代表,得到上帝的授权,进行管理的工作。
另一方面,上帝的形象还包括人格属性。这些人格属性反映了上帝的本性。例如:上帝有道德与情感,祂喜爱良善、憎恶罪恶;上帝将这种本性赐给人,使人有道德意识、能承担道德责任,也赋予人感情,使人有爱恨情仇。
再如,上帝充满智慧,能够创造、制定并实施主宰历史和拯救罪人的计划。同样,人也具有理智,能思考、推理、计划,并拥有想象力,可以创新发明。
此外,上帝超越物质世界——圣经说:“神是灵。”上帝造人时也赋予人灵魂。人除了肉体的需求外,还有灵魂的需求:人渴望敬拜、渴望归属感与安全感,渴望找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上帝有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圣灵,三者之间有完美的关系。人也渴望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因此,人也具有关系属性。
这些人格属性都反映了上帝的某些本性,也属于上帝形象的范畴。
四、尊严的根基
上帝的形象定义了什么是人。上帝是尊贵的,所以人有尊严;上帝值得敬畏,所以人值得尊重。作为上帝的形象,每个人都有人格尊严,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宝贵价值。
基于这一真理,先辈们写下了那句著名的宣言:“人人受造而平等。” 这里的平等不是指财富或权力的平均,而是指人格尊严与生命价值的平等。
尽管人与人之间的才干、社会分工、财富水平、受教育程度各不相同,但这些因素都不能否定每个人在人格尊严和生命价值上的平等。
五、世俗的标签与真实的尊严
当我们把每一个人看作上帝的形象,就能学会尊重别人,也避免自卑。
这就是为什么圣经规定不可杀人,并命令基督徒不要因人的贫富或外貌而偏心待人,而要一视同仁。
只有认识上帝的创造,我们才能避免用外貌、财富、权力等标签把人区分成三六九等。
当人们不以神创论的世界观看待自己和他人时,就会转而在上帝之外寻找尊严与价值。例如,人们常用外貌、政治权利、物质财富、教育程度等将人分为高低贵贱。
六、《你很特别》引发的思考
Max Lucado创作的绘本《你很特别》(You Are Special)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微美克村的故事。
木匠伊莱雕刻了许多木头人,他们彼此贴标签:表现好的被贴星星,表现差的被贴灰点。邦奇内罗表现平庸,身上贴满灰点,被认为是失败者。
有一天,在露西亚的建议下,邦奇内罗去山丘上见木匠伊莱。伊莱对他说:
“你很特别,因为我创造了你,我从不失误。你越相信我的爱,就越不会在乎别人的贴纸。你只要每天来见我,让我提醒你我有多爱你。”
当邦奇内罗相信伊莱的话时,他身上的灰点开始脱落。
这个故事虽然在神学上不完全严谨,但仍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
微美克村就像我们的世界——人们依据世俗的标准彼此贴标签,以家庭背景、学历、财富、职业、权力等来定义一个人的尊严与价值。
我们不知不觉被这套价值体系绑架,甚至被压垮。我们需要像邦奇内罗一样,在造物主上帝那里找到自己的尊严与价值。
七、尊严的恢复——在基督里
然而,《你很特别》只反映了创造,却未充分揭示堕落与救赎。
事实上,我们的生命已失去了上帝起初赋予的尊贵与荣耀。作为上帝的形象,人本应彰显上帝的荣耀,这是人存在的目的。然而,人背离了上帝的心意,亏缺了祂的荣耀。
罪使人与上帝隔绝。若没有基督的救赎,罪人来到圣洁的上帝面前,必遭审判与定罪,最终与上帝永远隔绝。
但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如果改写《你很特别》的故事,可以这样叙述:
木匠伊莱差派祂的独生子,成为一个木头人来到微美克村,告诉他们生命的真相、主人的真相,以及救赎的目的。
然而,木头人的首领拒绝他,并将他杀死。而他的死恰恰为那些愿意相信他的人赎罪。
当邦奇内罗明白并相信这位独生子的话和所做的一切,他来到伊莱面前,得到了赦免、接纳和永远的爱。
伊莱接纳邦奇内罗,不仅因为他是被造的,更因为伊莱的独生子为他付上了救赎的代价。
八、活出尊贵的生命
在邦奇内罗来见伊莱之前,他要继续留在村子里,传讲独生子的救赎之爱,并按照伊莱的心意活出荣耀的生活。
他不再在意人们的标签,因为他的价值是由创造他的那一位决定的。
这就像我们:信靠耶稣后,仍生活在世界中,但在基督里得着自由,不再被世俗价值观捆绑。
我们认识到——尊严和价值来自造物主,无需靠财富、美貌或能力去赚取。
我们不仅在上帝的创造中感受到尊严,也因基督的救赎活出尊贵,彰显上帝的荣耀。
罪扭曲了上帝的形象,使我们不能彰显祂的荣耀;
但因着基督的救赎,我们能战胜罪,让上帝的形象在生命中重新闪耀。
《以弗所书》4:23-24:“你们的心志要改换一新,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
《歌罗西书》3:9-10:“你们已脱去旧人和旧人的行为,穿上了新人;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象。”
在基督里,我们不仅得到救赎,也能活出荣耀的样式。我们不仅在本质上与禽兽有别,也在生活的样式上更为尊贵。
《诗篇》8:4-6:“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你使他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使万物——一切的牛羊、田野的兽、空中的鸟、海里的鱼,凡经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脚下。”
这段经文描述了人比动物更尊贵。这荣耀的冠冕因人的堕落而被破坏,但在基督的救赎里将得以恢复。
小组讨论
- 根据上帝的创造,你对自己的尊严有哪些新的认识?
- 根据基督的救赎,你如何追求更尊贵的生活?
上一集,我们对比了人与野兽。我们谈到,人之所以比禽兽更尊贵,是因为人是上帝按照祂的形象创造的。人作为上帝的形象,具有人格尊严,人的生命比动物更宝贵。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宁愿养宠物,也不愿意找个人结婚?为什么有些结婚的人,宁愿一个人出去遛狗,也不愿意和自己的丈夫或妻子一起散步?是不是动物比人更可爱?或者说,有些时候,人比禽兽更可恶呢?
请大家在小组中讨论一个问题:在哪些方面,人类还不如动物?或者说,在哪些方面动物比人类表现得更好?
请按下暂停键。讨论结束后再继续播放。
从人格尊严的角度来说,人比其他所有动物更尊贵。但是,在某些方面,人却表现得比动物更加败坏。人可以设计复杂的诈骗计划,欺骗他人的感情和财产;人可以使用刻薄甚至恶毒的言语,辱骂与自己同样具有尊严的人;人甚至能够制造出极其残忍的刑具折磨同类,或发明杀伤力巨大的尖端武器来自相残杀。这些是禽兽做不到的,而人却做出来了。
正如圣经所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利米书 17:9)
如果你诚实地面对现实,你一定会承认,这个世界充满了罪恶,而这些罪恶源自人类自身。欺诈、谋杀、偷窃等罪行,都是人类的行为。如果你诚实地面对自己,你也会承认:
你曾经有过嫉妒、欺骗、或纵欲的心思,甚至偷盗或淫乱的念头或行为。没有一个人在道德上是完美的。
也许有人会想到中国古人的那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但是,这句话常常被人用来淡化人性的危机。许多人会这样想:“既然世上没有完美的圣贤,那么我也不必追求完美。我的性情中就算有阴暗面,反正天下乌鸦一般黑,只要不过分就行了。”
这种想法,其实是在为自己的罪性找借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虽然揭示了一部分真相,但并没有触及人性的本质,反而容易被误用。
圣经对人性有最深刻的揭示。圣经中有一个词叫“罪”。“罪”可以指“偏离靶心”:如果上帝对人类的要求好比一个靶心,人类未能射中,就等于违背了上帝的要求。“罪”也可以指“违背上帝的律法”,即越过上帝设立的道德界限。圣经中的“罪”,并不是指国家法律所规定的刑事犯罪,也不等于社会习俗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而是以上帝的律法为标准,衡量人类在思想、言语和行为上的过失。圣经对罪的描述既深入又具体。
例如,罗马书 1:29–31 列出了这样的罪:“不义、邪恶、贪婪、阴险,嫉妒、凶杀、好斗、欺诈、幸灾乐祸、说谗言、毁谤人、憎恨神、凌辱人、傲慢、自夸、制造恶事、悖逆父母、良知昏暗、不守信用、冷酷无情、不怜悯人。”(参考和合本、新译本、吕振中译本)
当我用这些词审视自己时,不得不承认,我犯过其中许多的罪。那你呢?人有犯罪的倾向,并且会在实际生活中做出具体的罪行。这既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也是普遍的人生经验。
上帝的律法好比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本相,使我们无处可逃。勇敢面对自我,是生命更新的第一步。可是,如果对人性的认识仅停留在“道德的瑕疵”,仍然是不够的。仅仅从律法的角度理解罪,还不能触及问题的根源。事实上,罪不只是关系到人和律法之间的关系,更触及人与上帝的关系。
上帝的律法反映了祂圣洁的本性。上帝在道德上是绝对完美的。所以,在上帝的律法之下,所有人都犯了罪。正如圣经所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马书 3:23)为什么我们都会有道德上的过失?为什么明知善事该行,却常常行不出来;明知恶事不该做,却仍旧压抑良心的谴责去做?
答案在圣经里。罗马书第一章在列举具体的罪之前,首先指出了罪的根源:人拒绝上帝。人明知有上帝,却不归荣耀给祂,也不感谢祂。人将上帝的真实变为虚谎,去敬拜受造之物,不敬拜那创造万有的主。结果,人就随从私欲行污秽的事,思念变为虚妄,心地昏暗,继而犯下种种罪行。
自从人类始祖亚当犯罪起,人类就一直凭私欲而行。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诫命,吃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因为他们听信了魔鬼的谎言:以为吃了果子就能“如同神,能知道善恶”。人试图像神一样,自行制定善恶的标准。这种企图本质上是受造者想要篡夺造物主的位置,这是对上帝的冒犯,是对祂权柄的挑战。从那一刻起,人类就进入了犯罪的堕落历史。
有人或许会说:“我从小没读过圣经,也没听过福音,更没接受基督教教育。我不知道上帝的事情,所以我违背祂的律法,情有可原吧?”
是不是“不知者无罪”呢?这样的辩解在上帝面前是站不住的。
罗马书 1:19–20 说:“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换句话说,上帝创造的大自然本身已显明祂的存在。人拒绝相信上帝,不是因为证据不足,而是因为人内心悖逆,不愿意敬拜祂。
上帝除了通过大自然显明祂的存在之外,还把一些普世性的道德律烙印在人心里。那些没有读过圣经的人,也知道不可偷盗、不可奸淫、孝敬父母等基本的道德原则。这与圣经中的十诫是一致的。正如罗马书 2:15 所说:“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 所以,没有人有理由说自己对上帝的存在和律法毫无感知。任何一个罪人若被上帝审判和定罪,都是无可推诿的。
今天你听到了关于上帝的消息,你是否愿意敬拜祂?有人说:“我还没被足够的证据说服。” 但根本原因不是理性想不通,而是人的心不愿意。因为一旦相信,就意味着你不能再随心所欲,而要顺服上帝。人堕落的本性,总是想自己作主,而不让上帝作主。
正如歌罗西书 1:21 所说:“你们从前与神隔绝,因着恶行,心里与他为敌。” 你或许会说:“我没有故意与上帝为敌,我只是对祂不在乎。” 但对上帝的漠视,本身就是最深的敌意。设想一下:如果有人对他的妻子说,“我不恨你,也不打你,我只是不在乎你。在我的世界里,你仿佛不存在,我要怎么生活与你无关。” 这样的冷漠比恨更伤人。这说明关系已经破裂,甚至比争吵更严重。我们曾不都是以这种态度对待上帝吗?
在所有受造物中,只有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造,人拥有尊荣与荣耀的冠冕。但人却成为最悖逆的受造物。日月星辰都遵循上帝的律例运行,唯独人悖逆上帝。正如以赛亚书 1:3 所说:“牛认识主人,驴认识主人的槽;以色列却不认识,我的民却不留意。”
可见人的悖逆是何等严重。上帝赐给人理性、情感和意志,但人却用这些最宝贵的恩赐与上帝为敌。人用理性否认上帝,用情感去爱上帝恨恶的罪,用意志背离上帝的旨意。所以,当我们谈到罪的时候,不要只是想到我们违背了一些死板的律法规条,而是要认识到:我们冒犯的是一位又真又活的上帝。
上帝是圣洁的,祂恨恶罪;祂是公义的,必审判罪人。罪人理当受审判,结局是永恒的地狱。地狱可怕之处在于:那里没有上帝的怜悯、赦免和慈爱,只有祂永恒的愤怒。
然而,上帝不仅施行审判,也施行救赎。祂差遣圣子耶稣降世,活出完美无罪的一生,
在十字架上流血舍命,第三天从死里复活,完成了赎罪的工作。凡凭信心接受耶稣为主的人,就不至灭亡,反得永生。他的结局不再是永恒的地狱,而是永远与上帝同在的天堂。
天堂之所以美好,是因为那里有上帝的同在,充满恩典与慈爱,不再有罪恶、死亡与痛苦。人与上帝不再为敌,而是与祂和好,成为祂眷顾的子民。
在进入完美的天堂之前,基督徒在现今世界里就能经历耶稣救赎的能力——与罪争战,依靠基督得胜,并在行为上不断悔改、远离罪恶。这种生命的改变并不是一种修行,而是源于上帝的恩典和作为。信靠耶稣之后,我们的心不再对上帝冷漠或敌对,而是不断生发对祂的爱与敬畏。当我们与上帝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我们也越能从祂那里支取力量,胜过罪。
虽然人是最悖逆的受造物,但耶稣基督却有能力驯服悖逆的人。诗篇 32:9 说:“你不可像那无知的骡马,必用嚼环辔头勒住它,不然,就不能驯服。” 人的罪性若任其放纵,比无疆的野马更可怕。唯有基督的能力,能制服罪性,使人得着不犯罪的自由。正如罗马书
8:2 所说:“因为赐生命之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罪和死的律了。”
你愿意经历基督救赎的能力吗?
小组讨论:
- 从“上帝的律法”的角度,如何理解“罪”?罪对“人与上帝的关系”有什么影响?
- 请小组中的基督徒分享你依靠基督胜过罪的经历。
